籍利平
我不乐意
2024-6-4 17:02
阅读:583

        敢于说“我乐意”不易;敢于说“我不乐意”,更不容易。

        比如一个脾气古怪的人,宁愿一个人在中秋节的月光下独酌。邀请明月、对影成三人;花间一壶酒下肚,并不见他步履蹒跚。他,多半不乐意做某官员及其宠臣的“待招”,随时被叫去陪酒。叫去了,也是一喝就醉。

       再比如, 一个人写出了文章,准备发表,半路杀出来一个要求联合署名的头头,原创者敢不敢说出“我不乐意”,明确拒绝?还是学某些“懂事的”人,主动挂上某个大人物的芳名?乐意、不乐意,都要看本人的原意。被迫的“乐意、不乐意 “,都是令人不快的。

     《红楼梦》里有这样的场面,主子惹了事,要奴才承担一切责任。”我不乐意“的金钏儿,就想不开了。在大观圆被抄检时,敢于表达“我不乐意"的,恐怕只有探春了。《水浒传》里,也有各种”我不乐意“的表达方法。杨志、武松、鲁提辖等,表达不乐意的方法是拳脚、刀枪和棍棒。林冲算是能忍耐的,也在”雪夜山神庙“动了刀。可是,他在有机会手刃高高俅时却,没有行动起来;倒是在秀士王伦面前,极端地表达了”我不乐意“。

     还有,在一些利益分配的过程中,大头头占据份额过多时,就有人疾呼”我不乐意“。

      用文艺、武艺表达”我不乐意“是因时、地、人的不同,有所差异的。比如,在一条马路边,有人放置了”黑锅“要求别人替他背上,说得很好听,价钱开得很高。如果有人以为有便宜可占了,多半是要中圈套的。对于有些貌似”捡便宜"的事情,绕开了走,也是表达“我不乐意”的一种方式。

      有时候,幻想一夜暴富的人或者幻想占大便宜的人,往往会交上很大一笔学费。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许多年前的易拉罐骗局、若该年前流行的庞氏骗局(未必已经绝迹),都是让上当受骗者在“我乐意”的快乐中,逐渐接受“我不乐意”的结局。上当受骗者,以贪小便宜、大便宜者居多;也有过于善良、帮助了不该帮助的人的。

     在一些充满诱惑的时空里,及时表达“我不乐意”,及时离开,可以避免较大的损失。

      面对各种诱惑,半推半就地入局,往往要在一些时日之后,四处寻找后悔药。

       “我不乐意”,是护身符。适时祭出来这道符,可以“明哲保身”。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籍利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55-143686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