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利平
起早写作的人 精选
2024-5-25 08:57
阅读:4358

        早上六点到八点,是我喜欢的写作时段。

       如果能够连续三天都这样做,每天写出通畅的1500到2000的文字,那么这一周都

会心情愉悦。这样的“写作季”,是可遇不可求的。17年前,曾经有一段这样的快乐时光。六点或六点半起来,从一楼到二楼去,在一些机械的低频音伴奏下,开始写字。有时候,我会随机寻找民间音乐,轻声播放。舒缓的民乐,覆盖了机械声,对思路的流畅有着促进作用。我信笔所至,表达自己。

      有好多回,八点钟不知不觉就到了。八点钟,是食堂开饭的时刻。停笔,下楼。

      有的写作者喜欢熬夜;他们觉得晚上清静、思路清晰。

      有的人喜欢早起,他们觉得与“百灵鸟”一起迎接朝阳,是非常惬意的。

      早起或者晚睡,都应该有一个限度。

      我曾经在5、4、3点起,效果并不比6点起来更好。多次比较的结果是,6点前后起来干活,效率比较高。太早了,容易疲倦;太晚了,心气儿不足,往往写不了几行字;甚至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了 。

     有时候,早起抓起一本书,读了进去。“早写”的功课,多半就要旷下了。有时候,课可以在10点以后补;有时候,可以延迟到下午。延迟到晚上的话,多半就要“交白卷”了。这样的时候,白纸们幸免于难了;或者洁白的屏幕逃离劫难了。劫难留给了懒惰的写作人。

       写作打卡,是一种措施。可惜,无人监督、逼迫执行,多半是三天打鱼两天半晒网了。这样的写作者,经常介于写和不写,写得出来和写不出来、写得顺畅和写得不顺畅之间。

     虽然历经“劫难”,仍然不忍彻底放弃;这是写作者的坚韧?固执?无奈?

   “我从未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掌控早晨,勤于笔耕,会大有收获的。当然,早起得有个限度。

       在农村时,听说一些勤劳的人讲究“起五更、睡半夜”。指的是早起晚睡,多干活。这种精神可佳,但不可长久。起五更与睡半夜,不可以同日、连续多日,不然身体会吃不消的。我认识几个勤奋的农民,他们喜欢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两头不见太阳。这样的勤劳,有些过度了。事实上,他们的身体先后出了问题,得的是同一种病 ,不得不休养很久,才部分恢复。我看,这样的勤奋过度,是不可取的,得不偿失。

       写作、耕作,一样的道理。如果体力过度支出,就是不利的、不宜的、不吉的。如果某日我起得太早或休息得太晚了,我会尽量弥补一下,这是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也是对工作的负责。精力不足的时候,勉强“耕耘”,一旦出错频繁了、返工了,可就得不偿失了。张弛有度,不过于紧张、不透支体力、精力,是明智的。

      我曾经购买过《早晨从中午开始》,曾经敬佩于路遥的勤奋。对他那样的拼命、熬夜,不注意爱惜身体,不赞成。

       我既没有文豪的才华,也不愿意像文豪一样勤奋,我只是一个“资深”的汉字爱好者,偶尔读书、偶尔笔记、偶尔写作、偶尔发表,偶尔得到读者的“赞”,也就知足者常乐了 。

      毕竟,文字、文章,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并非人生的全部。

      我会早起,但不会天天“起五更”的。我会写作,但不会天天绞尽脑汁的。

      一句话:量力而行、顺势而写,顺其自然,不勉强。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籍利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55-143552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7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