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宽
从积极参加评审到慎重参加评审的转变 精选
2013-3-25 17:33
阅读:11721
标签:论文, 成果, 评审

李小文先生撰写了《拒绝评阅!》博文,很精辟。他是院士,邀请他主持评审的人肯定很多,他能拒绝评阅!让晚辈佩服。

下面我把我从积极参加评审到开始拒绝评审的变化过程写出来与各位博友共享。

对于一个学者,熬到了比较高的层次,参加成果评审会、鉴定会、验收会或者评审同行论文是自己的责任也是应尽的义务,参加这样的会议可以学到不少新的东西,可以听到一篇关于这方面不错的综述,可以知道课题负责人的科研思路和奇思妙想,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会议后还发几百元的车马费,何乐而不为哪?

从内心里我是很喜欢参加这样的会议的。山西搞化学化工研究的圈子不大,参加这样的会议可以见一些老朋友,平时大家都忙,没有时间见面交流,可以趁参加这样的会议相互通报、交流一下信息,为相互遇到的难题出出主意,想想办法。

刚刚当专家的时候也参加了不少这样的会议,也经常对课题水平、完成合同指标直言,发表让主家不愉快的意见。一次省里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进行评审,一家企业要利用煤矸石生产系列A型分子筛,申请很大一笔无偿补助资金。申请书按要求写得很漂亮,实施方案写的也比较详细,表面上感觉相当不错。但环评报告里说该项目没有任何“三废”污染,不需要进行废水、废渣、废气的处理。我看到这里就纳闷了,凭我对分子筛和煤矸石的了解就向企业总工程师问了几个问题:煤矸石里只有铝和硅吗?里面的铁、铬、钛等去哪里了?不是废渣?煤矸石里的硅铝比例与所要生产的分子筛正好一样?不需要调配铝、硅比例?这样是不是也可能产生废渣?分子筛最后焙烧会没有废气?硅铝沉淀后的残留水溶液哪里去了,没有废水吗?企业总工程师回答漏洞百出,无法给出让专家信服的答案。为了缓解会议气氛,我建议让撰写环评报告的单位派人来解释。主家打电话给环评单位,主持人宣布暂时休会。不到半小时环评负责人就到了会场,我把我的问题再一次给环评负责人讲了一遍,环评负责人对我提的问题进行了回答,但对于这样的回答专家很不满意,因为他回避了关键性的为什么会没有“三废”这个问题,被问的没有办法环评负责人最后不得不说出实情:给钱盖章。这个时候一位负责核算设备价格专家发言:企业申请书上关于设备的报价严重虚高,如果按现在市场报价,建一个这样的工厂申请的无偿补助资金都用不完,差不多要剩100万元以上,而申请书说企业要申请1配套9。好家伙,建一个工厂厂家不花一分钱还能赚钱呀!会议开到这个份上再开下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到会7位专家全部签字表示反对,主持人宣布会议结束,该项目没有被通过。

打的回来的路上与一位老专家同车,在出租车上老专家对我说这个评审会不应该去,如果这样的会议参加几次咱们把人都得罪了。

后来再接到邀请,我都先问好是什么项目,什么单位做的。因为有些项目我是坚决反对的,所以就拒绝参加。有些单位做工作很认真规范,只要拿出来鉴定、验收的项目一般问题不大,他们的会议尽管参加。

比如关于甲醇汽油或者纯甲醇汽车的项目我都不参加,拒绝参加评审。我不止一次接到关于甲醇汽油、柴油成果鉴定会的邀请,因为我已经在很多会议上表明了我反对甲醇直接加入汽油或者柴油里作为燃料销售立场,为此与省醇醚燃料办公室副主任进行了激烈的辩论。现在山西省很多地方在销售M15汽油(含甲醇15%),太原市93号汽油全部是M15汽油,而且颁布了M15汽油的国家标准。我的反对没有任何效果,可我坚持自己的立场。

对论文的评审我一般都不会拒绝,但也有个别推辞的时候。前年一篇博士毕业论文邀请我评审,按说这论文水平很高,内容丰富,工作量也很大,以第一作者发表了3IF超过5的英文文章,应该是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但该文章中文书写一塌糊涂,我细看了几页并标出错误之处,又泛读了全部文章,每一页都会有超过10处错别字和语法错误,页页如此,让人无法容忍,不知道这学生语文怎么学的。只好告诉研究生处如果不把中文修改好我拒绝评审这样的文章。并让他们转告学生这是对你负责,本来是可打“优”的博士论文由于文字问题到时候不能通过怎么办?该学生通过别人给我解释说他没有时间了,如果赶不上这一拨下次答辩就是半年以后。我说那你就找别人评审吧,在我这里是不合格,我就把这篇论文退了回去,拒绝评阅!。最后这位博士找谁评审的我就不知道了。

评工作、评成果、凭论文的时候还好说,最难的是评人。我最怕当评人的评委,现在各种各样的“功臣”评选越来越多,政府需要一些懂行的专家参与评选和投票,而参与投票的是既有官员,又有专家。这里的人事关系复杂,专业多,不同专业人员相互比较,又没有一个客观的比较标准,非常头疼。评人的会议我一般都拒绝。

现在的评审无论评人还是评成果很难不受人情的干扰,这些干扰让人很不舒服。去年和今年我拒绝了不少评审会,尤其是评人的。

昨天又拒绝一个评审会,理由很简单:我在新疆,不能参加。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学宽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54303-67386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09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2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