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日本学术会议(SCJ)开始全国范围内募集“学術の中長期研究戦略”。我所工作的九州大学鼓励学校的研究人员积极参与募集,并召开专门会议进行指导。
SCJ这次全国范围的大募集,主要是为了修订 2023 年 9 月(2023 年)制定的 “未来科学振兴构想(2023 年版)”提案。未来科学振兴构想里面有十余个“宏伟蓝图 ”及相关的“学术界中长期研究战略”,每隔两年就会根据各个大领域的进展情况进行修订。
学术界中长期研究战略 “既包括植根于专家知识、面向未来 20 至 30 年的学术促进 ”愿景“,也包括为实现这一愿景需要在未来 10 年左右实施的 ”学术研究构想"。为了编制 “远大理想 ”和 “中长期科学研究战略”(从实现远大理想的角度来看是必要的),有必要接受广大科学界的积极建议。收到的提案将由日本科学委员会科学家委员会学术研究推进小组委员会等进行分类和分组,经过一定程度的完善后,汇编成多个 “宏伟蓝图 ”和实现这些蓝图所需的 “科学中长期研究战略 ”清单,然后向社会公布。
2023年9月发布的《未来的学术振兴构想(2023年版)》是最近的版本,2025年版要到10月份发布了。从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日本科研战略的制定机制、主要参与者、重点学科领域、征集与发布流程,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日本科研战略的制定机制
1. 制定者与主要机构
日本学术会议(SCJ):作为日本政府直属的最高学术机构,SCJ负责整合全国学术界的意见,提出中长期研究战略,涵盖人文、社会、生命、自然科学等领域。
文部科学省(MEXT):负责科研政策的行政执行,包括资金分配、项目管理和科研设施建设等。
内阁府科学技术政策委员会:制定国家层面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确定重点研究领域和资源配置方向。
此外,SCJ下设多个委员会和分科会,涵盖人文社会科学、生命科学、理工学等领域,确保各学科的专业性和多样性。
2. 主要学科与战略方向
《未来的学术振兴构想(2023年版)》提出了10个“Grand Vision”(宏观愿景),每个愿景下设有具体的研究主题,涵盖以下领域:
人文与社会科学:语言与沟通研究、非西方历史视角的重构等。
生命科学与健康:全面理解生命现象、促进真正的福祉(Well-being)等。
环境与资源:地球生命环境的可持续性、粮食供应保障等。
信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驱动的生命科学发展、人类能力的扩展与AI共生等。
数据与数字基础设施:通过数据基础设施的构建与利用,重塑学术界的结构。
3. 战略制定与征集流程
科研战略的制定通常遵循以下流程:
问题识别:识别社会、经济、环境等领域的关键问题。
专家咨询:通过SCJ的各专业委员会,汇集学术界的意见和建议。
战略制定:形成中长期研究战略,明确研究目标和方向。
公众征集:通过公开征集意见,确保战略的广泛性和包容性。
发布与实施:正式发布战略文件,指导科研机构和研究人员的工作。
例如,内阁府的“分野别推进战略”将研究开发领域分为八个领域,其中四个为重点推进领域(如生命科学、信息通信、环境、纳米技术与材料),并设定了具体的研究开发课题和成果目标。
4. 战略发布与社会影响
制定完成的科研战略通过SCJ官方网站、政府公告等渠道发布,指导国家科研资源的配置和研究方向的确定。这些战略不仅影响科研机构的研究重点,还对教育、产业发展、国际合作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例如,强调大数据与AI的战略方向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技术应用,促进了社会的数字化转型。
对中国的启示与借鉴
日本的科研战略制定机制对中国具有以下启示:
加强学术界与政府的合作:建立类似SCJ的机构,汇集全国学术界的智慧,为政府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明确研究重点领域: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确定重点研究领域,集中资源进行突破。
推动跨学科研究: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
注重战略的实施与评估:建立完善的战略实施机制,定期评估研究成果,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加强国际合作:在制定科研战略时,考虑国际合作的机会,提升国家的科研影响力。
通过借鉴日本的经验,中国可以进一步完善科研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机制,提升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
参考信息:
1. 未来の学術振興構想」改訂公募 https://www.scj.go.jp/ja/member/iinkai/kenkyukeikaku/26koubo.html2. 内阁府分野別推進戦略 https://www8.cao.go.jp/cstp/kihon3/index2.html?utm_source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3 16: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