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ntinYu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uentinYue

博文

汶川大地震九周年纪念日前夕的思考

已有 5197 次阅读 2017-5-11 22:04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汶川大地震九周年纪念日前夕的思考

岳中琦

明天就是汶川大地震9周年的纪念日。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与漩口镇交界处发生了8.0级大地震。地震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公里,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它是在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后,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破坏力最大的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这几天,我都在思考,应该写点东西,纪念这个极其悲惨、极其重要、极有意义的日子。

没有想到,今天清晨5时58分,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北纬37.58度,东经75.25度)发生了5.5级地震。


截至中午12时统计,当地5个灾区受灾房屋面积60万平方米、2500间,死亡受伤牲畜800余头。其中,重灾区库孜滚村220户1520间土建房屋全部倒塌,死亡8人,受伤23人http://www.chinanews.com/gn/2017/05-11/8221172.shtmlhttp://news.sina.com.cn/o/2017-05-11/doc-ifyfekhi7259061.shtml

看来,这次5.5级破坏性地震是没有被预测、预报的。

看来,这次破坏性地震是属于A类地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687-818185.html。造成地震的极高压天然气从地下深部断裂带快速地运移到库孜滚村,导致了这里的土建房屋全部倒塌和人员伤亡。

看来,喀什地区地下天然气体储藏量增多了,或许能达到经济开采价值了。


在另一方面,我看到了网上的报道:中国地震局,将在明年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召开全国地震科技创新大会http://www.cea.gov.cn/publish/dizhenj/464/478/20170508190728085548892/index.html

根据中央人民政府网站,2008年8月11日,中国地震局召开了全系统视频会议,全面部署四川5.12汶川8.0级地震科学总结与反思工作http://www.gov.cn/gzdt/2008-08/13/content_1070855.htm。在汶川地震一周年后,即在2009年7月16日,成都商报报道了中国地震局的科学总结与反思工作报告成果http://cd.qq.com/a/20090716/001952.htm。总结得出了“汶川地震5个没想到”。它们是,1)汶川发生地震没想到;2)时间2008年没想到;3)震级没想到;4)余震序列那么复杂没想到;5)震前异常那么少没想到。因此,盼望,能从明年《全国地震科技创新大会》中,学习到更新、更具体、更详细的地震资料、知识、理论。让全世界更好地、更有效地、更合理地抗震减灾。

众所周知,地震预报的困难,其最根本之点在于人们对复杂的地震孕育发生过程的物理机制缺乏足够的理解。对地震预报来说,地震成因机理和地震孕育物理基础的探索是不可缺少的。这几天,我也拜读了《天下》杂志社唐易先生在2014年撰写的文章。题目是“目前关于地震成因的主要观点http://www.weixinnu.com/tag/article/3202937978。他介绍了目前学术界关于地震成因的12个主要学说,并把它们规划为以下四种:

  1. 板块运动致震说: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自转学说

  2. 爆炸致震说:雷电爆炸致震学说、热能过多致震学说、天然气爆炸致震学说、核爆炸致震学说、地球排气致震学说

  3. 流体致震说:流体上升活动致震学说、势—动能转化致震学说

  4. 天体引力致震说:漩涡活动致震学说、强潮汐致震学说、天体引力触发地震学说。

唐易先生在文章最后一段写到:“本刊的立场主要倾向于气体爆炸致震学说”。希望这个被唐先生认可的气体地震成因与机理能够有助于地震预测预报工程。

2017年5月11日21:51写成于港大602办公室


2017年6月8日记事:

据科学网报道,全国地震科技创新大会6月7日开幕了。大会为期一天半。6月8日下午完成了。参见《全国地震科技创新大会在京召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6/378584.shtm和《我国争取2030年迈入世界地震科技强国》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6/378640.shtm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40687-1054433.html

上一篇:一次滑坡事件调查微小疏忽的故事
下一篇:精准滑坡灾害防治的三个地质力学研究方面与关系
收藏 IP: 147.8.134.*| 热度|

5 吕洪波 李颖业 刘波 houzhenyu guhanxi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7 02: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