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都有一个经历:学校书本知识都要求大家做一个完美的人,可是现实让大家看到一些社会中的丑陋现象,逐渐给大家的个人行为带来影响。这些影响会体现在一些具体的事情上。比如:实验室的地上都是扔的纸头,实验室这多人没有人主动去扫一扫;个人的作息时间随意改变;遇到时间长的实验随意停止;很少整理和清洁实验台面;对使用的仪器设备不知道原理,也不会保养,等等。一句话,就是已经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中国有句老话:油瓶倒了都不知道扶,就是形容这样的懒人。
这样的学生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做人基本框架。主要原因就是在学生时期就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确实是复杂的,也确实存在课本知识与现实脱节的现象。如果不注意遏制这些现象的发生,我们的青年人只能发展成为“精制的利己人格”。
如何遏制?青年人还是应该受到正面教育,养成勤劳、勇敢、顽强、正直,以及相应的生活、工作习惯。参加工作后,直接进入社会的贡献和分配体系,由于利益分配问题,自然会遇到各种丑陋的社会现象,如何处理自己的基本人格框架和这些社会陋习,让美好战胜丑陋,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基本动力。如果这个动力消失,社会就会进入恶性循环。
由此可见,建立较为纯洁的校园环境和学生生长环境对一个社会是如何重要。而其中关键点是中小学教育。到了大学、研究生阶段,一个人的性格基本确定,但是作为老师还是有责任给大家提醒这一点。该补课的就补课,该重考就重考,不要成为一位不合格的人进入社会。
有些大学生、研究生已经很少有读书、思考和努力工作习惯,缺少付出多少才能获得多少的理念,丢失了一个做人的基本框架,这些学生毕业后将会给社会带来什么?希望每一位学生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结合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都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注重自己做人基本框架的形成,养成习惯,毕业后成为一个于社会有用的人,才能获得社会赋予的报酬。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其锦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404-1056015.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