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请读者注意] 本人保留本文的全部著作权利。如果哪位读者使用本文所描述内容,请务必如实引用并明白注明本文出处。如果本人发现任何人擅自使用本文任何部分内容而不明白注明出处,恕本人在网上广泛公布侵权者姓名。敬请各位读者注意,谢谢!
研究生教育及学位授予制度应该到改革之时了(讨论稿)
程京德
尽管中世纪欧洲的大学最先开始授予学位(神学、法学、医学),近代德国规范了研究生教育及学位授予制度,但是,现代世界各国的研究生教育及学位授予制度基本上都是以美国研究生教育及学位授予制度为典范的。
经历了两个世纪,研究生教育及学位授予从200年前的精英教育及认证,到今天的大众化普及化,应该已经在本质上有所变化(亦即所谓“量变到质变”),然而,根本性制度却没有什么改变。
实际上,传统的研究生教育及学位授予制度没有在精英教育年代显现的内在弊病,到今天的大众教育年代已经越来越显现出来,笔者个人认为,全世界的研究生教育及学位授予制度已经到了应该彻底改革的时候了。本文抛砖引玉,供读者思考和讨论。
传统研究生教育及学位授予制度的根本性弊病:学术导师地位和权力的神化
从欧洲最古老的博洛尼亚大学开始,导师的地位和权力就是至高无上的。在中世纪,人类社会科学知识和技术发明的积累速度还没有那么快的年代(也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速度还没有那么快的年代),树立导师权威,让学生尊从导师,应该是一种比较安全的做法。
学术导师地位和权力的神化的弊病之一首先是必然性地导致众多学阀(不是学派!)的诞生。而学阀们几乎都是唯我独尊的(否则绝无可能为“阀”),学阀的存在,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该有百害而无一利,对他们自己的研究生们也应该同样。
其次,学术导师地位和权力的神化的弊病之二是抢夺好学生并且越好的学生越要让其多做工作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显然,抢得好学生多做工作可以让导师利益最大化。
再次,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还要滞后几十年),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开始极度丰富而导致的个人欲望膨胀,必然性地让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的学术导师们中间出现利用地位和权力去满足个人欲望的人,并且未必是极少数。正所谓,“权力趋于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地腐败”[1]。
于是,处在弱者地位的研究生们,自然就成为了被某些不良学术导师们欺压的对象,并且在根本性制度上没有可以反抗的机会,因为对于研究生们来说,按时毕业并获得学位才是“天大”的事情。
大概会有读者说,对学术导师,可以建立监督问责制度来进行管控。笔者认为,如果在根本性制度上保持学术导师地位和权力的神化,那么任何附加的监督问责制度都是实质上不那么普遍有效的。监督问责制度只对那些品行极端不良又弱智的导师(像最近被开的那位人大原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而实际上,做过大学教授的人大概都看到过学术导师不动声色潜移默化地在根本性制度的“保护”下,“灰色”地欺压研究生的实例。
传统研究生教育及学位授予制度的其它弊病可能还有一些,但是笔者认为,那些弊病都是从学术导师地位和权力的神化这个根本性弊病衍生出来的。
传统研究生教育及学位授予制度的改革方向:学术导师权力的分化
如果“传统研究生教育及学位授予制度的根本性弊病就是学术导师地位和权力的神化”这一笔者的主张是正确的,那么改革传统研究生教育及学位授予制度的正确方向就应该是去除学术导师地位和权力的神化。问题在于,怎么去除?
一个没有学位授予资格的普通大学的教授,显然没有研究型大学的教授们有地位和权力,本科生教育也应该在规范的制度下进行,几乎没有个别教授可以左右本科生毕业的情况。
笔者认为,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大众化,足以让硕士研究生教育就沿袭本科生教育制度来进行,没有必要为每个学生设置专门的学术导师[2]。
关于博士研究生教育及学位授予,笔者认为,是否可以参照专业执照(比如,医生、律师、会计师等)制度来进行?博士研究生在研究生院里依据自己选定的研究题目去选修必要的课程[2],选择合适的学术导师接受指导,每个研究题目可以选择不同的学术导师,以自己作为论文第一作者发表论文获得世界学术界认可,逐步积累学术成果。研究生院规定定量化毕业标准,博士生通过毕业标准即可毕业。博士学位的授予,由国家主持的博士资格认证审查来判定,方式可以有笔试和面试答辩,通过者由国家授予博士学位。
博士资格认证审查的国家化,可以统一地保证博士学术水平,避免“真”博士和“水”博士之间学术水平差距大(世界各国都有)的现象。
再次重申,抛砖引玉,欢迎讨论和批评。
[1] 程京德,“‘权力趋于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地腐败’之逻辑:讨论中的逻辑谬误”, 微信公众号“数理逻辑与哲学逻辑”,科学网博客,2023年6月17日。
[2] 程京德,“世界高等教育:让合适的教授讲授合适的课程,让合适的学生学习合适的课程”,微信公众号“数理逻辑与哲学逻辑”,科学网博客,2024年1月21日。
微信公众号“数理逻辑与哲学逻辑”
相关专题:导师与学生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程京德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371919-1443784.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