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xczxc0417

博文

畅想燃料电池的未来技术——质子交换膜篇—3.1—极限厚度下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已有 1811 次阅读 2022-10-22 21:24 |个人分类:好好学习|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强度问题

 

随着质子膜的厚度越来越小,最直观的问题就是强度的明显下降。

为了不让膜的强度下降过低,增强膜已经被广泛使用。

所谓的增强膜,就是在质子膜的制作过程中加一层强度更高的膜材料,最常见的是一种高强度的多孔的聚四氟乙烯膜。

目前国产膜出货量较多的是18μm、15μm的质子交换膜。戈尔8μm超薄膜是目前的市场主流。虽然超薄膜技术已经远远领先于同行,但戈尔实验室里已经储备了5μm乃至更薄膜的技术能力,正等待合适的产业化时机。

 

不过,如果厚度低于1微米,那么这种增强膜的策略很可能受到严重挑战,也就是很难维持住质子膜的强度。

 

那么,难道质子膜的厚度就此打住了吗?将会止步于5微米,还是4微米呢?

这些很多涉及商业秘密了,很多地方都不会讨论到。

这里咱们就畅谈一下吧!

 

首先要说的是,就算膜厚低于1微米,维持强度的方法也有很多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自身,另一个是从整体。

 

从自身很简单,就是继续提高增强膜的强度。最简单的是降低多孔增强膜的孔隙度,因为随着膜的厚度降低,只要更少的磺酸树脂填充即可达到足够低的质子电阻。或者更换更高强度的多孔膜材料,毕竟聚四氟乙烯的强度在众多高分子中并不是最出色的。

还有使用较少的,采用高强度纳米纤维参杂磺酸树脂。

 

由此可以发现,燃料电池的材料已经慢慢从单一材料进化到多材料复合的阶段,需要引入更多复合材料的概念来开发燃料电池的各种材料。

这种概念在燃料电池各个材料中也已经越来越多被采用,后面还会常常提到。

 

另一种是整体思维。

谈到强度,不能只说膜自身的强度,能否把整个膜电极考虑进来。

把整个膜电极看成一个更大的复合材料呢?

如果这样,强度的问题能否让气体扩散层,即GDL来分担一部分呢?

我们知道GDL的强度是远高于膜的。

如果能把GDL的强度结合到膜里面,那么膜的强度就不必做那么高了。

 

这个也是我们课题组在GDL的研究中采用的一个策略。

 

当然,这种策略的实施并不是简单的把现有的GDL直接使用,而是要开发新型的GDL。后面的GDL部分将会详细介绍的。

 

综上所述,随着质子膜的厚度越来越小,强度问题纵然显得非常棘手,但是并不会成为阻碍质子膜越来越薄的主要障碍。

 

也就是说开发出1微米,甚至500 nm以下的膜是有可能的。

 

但是,厚度减薄的问题远不止于此,还有很多。

气体穿透问题也会变得非常严重。

 

预知问题几何,请听下篇分解!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36430-1360506.html

上一篇:畅想燃料电池的未来技术——质子交换膜篇—2—极限厚度下的优势
下一篇:畅想燃料电池的未来技术——质子交换膜篇—3.2—极限厚度下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收藏 IP: 117.82.22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13: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