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fei Do science as it should be.

博文

英语应该怎么学? 精选

已有 5918 次阅读 2007-11-28 23:54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大学里学什么?很重要的部分是英语。要出国,学英语;要考研,学英语;要进外资企业,还是学英语。从高考开始(也许现在从小升初开始),英语在我国的教育评估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英语的重要性被发挥到了极致,这大概是因为希望选拔到英语水平较高的大学生。曾有亲戚的小孩考上大学,向我咨询大学学习应该注意什么,我强调要认真学英语,不要仅以通过CET4、6级为目标。因为英文水平差,将会失去许多机会。

既然,英语在评估体系和选拔考试中占据如此重要的份量,中国人的英语水平应该很高。可惜的是,考试的指挥棒这一次失灵了。中国人在努力地勤奋地夜日继日地高度重视地如今从娃娃开始抓起认真地学习英语,学了十几年后,普通大学生不会说英语不会用英语;研究生要自如地阅读英文文献,用英语做报告,仍是难事。

先不要说研究生的英语水平,说说我自己。我这半年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出国培训部接受英语培训,为期半年。起初还颇为犹豫,一是耽误工作,二是不知培训效果如何。但有感于自己的英文水平仍属蹩脚行列,决心再提高一下。到了外国语大学培训部报道后,才发现有许多人和我在同一条船上,同班的同学基本上是来自沪宁杭等地各大高校的教授、副教授。的确,如果没有在英语国家呆过几年,想要有一口流利的英语和熟练的英文表达技巧,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不难总结出有关英语学习的现状:

一是绝大多数中国的知识分子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来学习英语;

二是很大一部分没有出过国的中国知识分子英语水平仍然不高;

三是英语水平考试在中国的教育评估体系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当把这三点放在一起考虑时就会发现,英语学习对中国人来说绝对是一件苦差使。对于国家和民族而言,国民英语培训的“性价比”很低,不划算。而且,过份强调和突出英语水平这一评价指标的事实,淘汰了一大批专业水平高但英语水平一般的人,而选拔出的人在英语上大多也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中国人做这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实属无奈。语言从来都是身份的象征。欧洲大陆曾以说法语为荣,美国的崛起将英文摧向了全世界。如今,在各种各样的殿堂,通用的语言几乎都是英语。所以,中国人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英语,以能够学好英语为荣,并动用考试的指挥棒迫使全民学习英语,并不惜淘汰英语水平不行的专业人才。英语让中国人浪费了钱、时间,还有大量潜在的人才资源。

聪明的中国人为何在英语学习上如此狼狈?从政治到经济,从教育到医疗,中国人先学前苏联再学美国,唯独在英语教学理论和方法上主要靠自己摸索,处在两极之巅的前苏联人和美国人,都不会把学习别人的语言认真当回事。可惜的是,中国式的智慧没有展现出来,我们并没有摸索出一套合理的英语教学的方法(这也体现了中国社会科学的薄弱和缺乏真正意义上创新)。我曾对一个上外的教授说,"我们是以语法唯上的英语教学方法的受害者"。说这话时我还担心对方会有所不满,不料这位英语教授非常赞同,而且还帮我列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既然知道了不对,当然要改。据说还是学了一些西方的先进教学理念,现在教材改了,上课方式也改了。中国人学英语的问题解决了吗?我以为没有。中国式的英语考试实在太多了,从小升初考试、中考、高考、CET4、CET6、研究生入学考试、博士生入学考试、职称英语考试、公共英语考试,等等。这些英语考试有各自的侧重点,中国人的学习生涯同时也是应付这些英语考试的生涯,熟悉考题的类型,做大量的练习。如果不改了这些考试,仅仅改了课本有何用?考试的指挥棒还在,中国人学英语仍然为了各种各样的考试,而不是为了用英语。如此种类繁多的英语考试是“有用”的。考试费、书本费、培训费....巨大的市场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利润,这块蛋糕谁都想要啃上一口。事实上,现在能啃的主都把嘴巴张开了。

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考试吗? 我来设计一个考试体系,National English level test(NELT),分为6级(有点模仿public English  test(PET))。所有中国人想要证明自己的英语水平,都可以并且只能参加这个考试。如果你要考大学,参加NELT 3级。大学毕业必须通过NELT 4级;博士生毕业必须通过NELT 5级;想当教授,通过 NELT 6级。全国只有一个命题委员会,外国语大学的教授们集中精力研究出一套合理的命题方式(实在不行,干脆学到底,借用TOEFL就可以了),这样就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指挥棒,指挥普通的英语老师该如何教,指导普通的中国人英语应该怎么学,中国人民只需了解和掌握一种英语考试的命题方式(等中国强大了,顺便推广到全球)。大学以后,将英语当成资格考试,想考研的大学生可以提前准备通过相应的等级,通过更高的等级可以加分。这样,考研时就可以安心钻研专业知识,而不是主要在学英语。如今,考研主要是在考英语。

实在是扯得有点远了。写这篇博文的目的是想支持一下科学网另一博主廖永岩的一篇文章,《将外文科研资料翻译成中文》,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意。学英语的目的有两个:获取知识,与人交流。假如,而且事实上存在,有些中国人就学不好英语,怎么办?目前的现状,他们就无缘于现代科学和技术的最前沿。即使英语学得还可以的人,看中文也要比看英文方便一些。让一部分有语言天赋的中国人,选择性地将外文资料翻译成中文,帮助另一部分中国人了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前沿。从民众智力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来看,是相当不错的创意。总要比全中国人都学英文,结果大多数人还是不能看英文资料强得多。

最后想说的:继续努力学英语,无论你是否有兴趣。英语是当代强者的语言。作为中国人还得学,而且要认真学。否则,其他中国人会认为你水平不行。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359-11768.html

上一篇:培训导师
下一篇:导师非天成,仍须时习之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9 15: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