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c193891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zc1938913

博文

致叶永烈先生

已有 1938 次阅读 2015-1-22 02:09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致叶永烈先生

陈子才

(2015120日)

  当我在百度网上搜索彭加木三字,在笫一项有关彭加木的介绍中,提到三次科考罗布泊,其中有关第一次科考的文字几乎照搬了叶永烈著《追寻彭加木》一书(作家出版社,20066月出版)中有关的文字(原书笫5页)。令人十分遗憾的是这本在封面上醒目地印着“叶永烈长篇纪实文学”九个字的书中,有关1964年那次科考的描写有几处严重失实。作为当年这次由四人(彭加木、梁匡一、陈子才、曹世昌)组成的科考队唯一仍健在的队员,深感有必要再次指出其中的失实之处,以免谬误流传,混淆视听。

 

1. 时间:书中说是“196435日至330日”,但这次科考始于922日,于10月底结束,历时35天。新疆的3月,天山南部也不太暖和,沒有人到野外科考的。

 

2.地点,书中说“环罗布泊一周”。实际上由于后来人所共知的原因,罗布泊荒漠要进行核试验,有关部门并未批准进入罗布泊进行科考,只是同意我们可以在公路两侧各40公里范围內科考。所以这次科考在罗布泊西南外緣地区进行。从乌鲁木齐出发,经乌库公路翻越天山,经库尓勒到若羌,东到米兰、敦力克,西到且末,又沿原途返回再次经库尔勒、轮台到阿克苏。然后又途经拜城、温宿回到库尔勒,又再次翻过天山回到乌鲁木齐。

 

3.科考目的:这次科考是寻找钾盐。因为新疆古代是大海,后来干涸,留下大量盐份。地质变迁,地壳隆起,长期雨雪洗淋,水中的盐份逐渐移向低凹的罗布泊地区。由于气侯干旱,盐份在那里富集。此次科考的研究结果,以三人名义写成论文,由我于1965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学术会议上宣读。

 

4.重水问题,书中说彭加木“主动请缨为国家寻找天然重水,由于时间短促,未找到天然重水”,百度网上据此又写成“由于时间短促,一无所获”。此种说法,最早在夏训诚、胡文康合著的《与彭加木同行》一书中首次出现,他们只字不提寻找钾盐,编造或杜撰出重水的故事,用八个字否定了1964年科考的成果。我早已在科学报撰文《并非一无所获一兼与<彭加木同行>一书作者商榷》,纠正他们的错误说法。这两个作者,一个是原中科院新疆生土所所长,一个是該所学术秘书。在夏训诚主编的有关1980年罗布泊综合科学考察的专著中,該所四名科研人员撰写的罗布泊钾盐资源的论文中公开引用了我们论文中的一张表,注明是彭加木等人资料。我不知他们为什么要编出重水的故事,又以“时间短促,一无所获”八个字否定了1964年科考的成果。令人遗憾的是他们没有勇气来承认错误。不知叶永烈有关重水问题的错误描写是否源自他们提供的素材?后来又被搬到网上,谬误流传,误导读者,实在令人遗憾。现在胡文康已病逝,作为中国著名科学家的夏训诚研究员和中国著名作家的叶永烈先生,你们是否有勇气来正视自已的错误,公开撰文纠正错误,并向当年的科考队员们道个歉啊!

 

纪实又失实,似乎太失德。

不把错误改,美名自己毁。

知错若能改,不失读者爱。

人生重名节,回首莫后悔!

 

(作者系中科院新疆理化所退休干部、原新疆化学所副所长、研究员、1964年科考队员)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355754-861671.html

上一篇:带狗乞讨
下一篇:梦断罗布泊 高德耀世人
收藏 IP: 42.236.254.*| 热度|

8 肖重发 鲍得海 蔡小宁 禹荣明 杨正瓴 ingzha wuqunan wangdaoyongza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22: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