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mall 为中国科研增添原动力! 加油!

博文

纳米电子学的十大难题

已有 4484 次阅读 2007-7-30 16:06 |个人分类:科研资料|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1.分子电子整流器或分子电子晶体管 纳米 nano@+sc?c-Iq'lG
为了增加密度并把纳米电子器件的工作温度提高到低温范围以上,必须在单分子那么大的尺度上制造纳米电子器件。达到此目标的一个重 要途径是设计与合成具有传导和控制电流或信号所必需的本征物理特性的单分子。这条途径通常被称为分子电子学。然而,迄今为止,已 能正常工作的纳米尺度分子电子交换器件和放大器件(例如分子晶体管和分子量子点)还没有做出来,也没有演示过。但是,一种已能正 常工作的分子导线已被合成和测试。正在攻克分子电子晶体管制造和测试难题的小组包括:詹姆斯·图尔和马克·里德小组以及普度大学 的一个跨学科小组。 NanoToday(今日纳米论坛)shclN        wZ j

2.把分子晶体管和导线组装成可运转的电子器件
r-^0DJ(i/t3U
即使知道如何制造分子晶体管和分子导线,但把这些元件组装成一个可以运转的逻辑结构仍是一个棘手的难题。一种可能的途径是利用扫 描隧道显微镜按照IBM苏黎世实验室最近演示过的一种方法把分子元件排列在一个平面上。组装较大电子器件的另一种可能的途径是通 过阵列的自组装。普度大学的一个跨学科小组在这个方向上取得了惊人的进展。

3.纳米硅基量子异质结 l,}(A3zPr T*u1R
纳米 nanoY$G@4PbInK
为了继续把固态电子器件缩小到纳米尺度,就必须构建纳米尺度的量子势阱。为此,必须制造出很小很小的类似层状蛋糕的固体结构,其 中不同层是由不同势能的不同半导体制成。这些层状结构称为“半导体异质结”。要可靠地在纳米尺度上制造出半导体异质结非常困难, 而在纳米尺度上把硅化合物制造成半导体异质结就更难了。但纳米电子学研究人员还是一致认为,这是固态电子器件继续迅速微型化这个 趋势所必需的。 www.nanotoday.nety'T Mp T%d_ [

4.纳米尺度量子点电池和无线逻辑器件
(今日纳米论坛)圣母大学的伦特教授和波罗教授提出的构建无线量子点计算机逻辑的设计理念对于制造纳米电子计算机来说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创意。然而 ,要成为一个实用的设计方案,还需制造出这种类型的纳米器件并对其进行测试。在圣母大学微电子实验室的加里·伯恩斯坦教授的领导 下,这个方面的工作正在进行中。 %B"B&vW

5.兆兆位量子效应电子存储“芯片” 
     V6Rf J
[        S`,C*h

有了制造纳米电子逻辑器件的能力后,用这种器件可以组装成的一种非常有用的扩展结构是兆兆位的存储器阵列或芯片。这可为具备快速 存取能力但没有可动机械部件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海量存储手段。其典型应用之一也许是在这样一块芯片上存储一部电影。德州仪器公 司的纳米电子学小组与马里兰大学的唐浩(HaoTang)正在合作组装这样一种兆兆位的存储器,他们利用的是微电子与纳米电子混 合逻辑线路。 nano,纳米论坛
kn2E/PrZQO


6.利用微型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微型原子力显微镜进行纳米组装 4ISB,LW;a;f-b
(今日纳米论坛)用大探针对纳米结构和器件进行机械组装是一种笨拙的方法且困难重重。一些权威认为,出于熵方面的原因,这些方法注定要失败。因此 ,一些小组正在利用微型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进行制造和试验,他们认为利用这些微机电系统器件可使纳米结构的机械操纵更 有效。然而,这种微型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微型原子力显微镜还没有应用到实际的纳米组装中。那将是向前跨出的一大步。
:`&fo4z
O

7.利用微型扫描隧道显微镜或微型原子力显微镜阵列进行的并行纳米组装纳米器件最终要变得实用且经济上可行,则要求纳米结构 能被迅速大量地组装出来。因此,仅靠一台微型扫描隧道显微镜或微型原子力显微镜一次组装一个纳米结构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纳米器件 要实现机械化组装,则需要由大量并行的显微“纳米操纵器”来完成。这个方向的一些初步试验正在进行中,突出的有康奈尔大学的诺埃 尔·麦克唐纳教授和斯坦福大学的卡尔文·夸特教授。 nano,纳米论坛sEa4L;f4~.O5k

8.与能移动单个原子的正在工作的扫描隧道显微镜连接的虚拟环境 www.nanotoday.net'x@.^5i#hy
www.nanotoday.netN!Vy p6OK"Ex
北卡罗莱纳大学的“纳米操纵器”;控制“近似探针(proximal-probe)”试验的一个 虚拟环境��是一项伟大的、富于想象力的成就。然而,其虚拟环境所连接的近似探针仪器相对还很原始 。下一步是把一个相似的虚拟环境连接到一个非常灵敏精确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或原子力显微镜近似探针上,就象IBM的苏黎世实验室和 阿尔梅顿实验室在制造和显示纳米结构时所用到的探针一样。接着,人们也许可以“体验”如何对制造纳米计算机或其它器件所用的原子 和分子构件进行操纵,控制自如地抓取原子和分子。这种创新肯定可以带来并进一步加快概念突破和实用上的突破。 纳米 nano        f&)Z2zw
- Nanoscience & Nanotechnologyi"r-L/O        d+M

9.逼真的模拟实际纳米操纵的虚拟环境 nano,纳米论坛g'hX!D#t6F3Ly

纳米 nano当前的纳米操纵器包括一个与虚拟环境相连的正在进行的纳米试验。一个相对困难的、重要的挑战是做到在数字计算机上实时模拟这一纳 米尺度的实验,包括所有的关键量子力学效应,接着利用这种计算机模拟为纳米技术研究人员生成一个虚拟体验。这种模拟虚拟环境要求 的迅速、敏感、精细的量子模拟远非今天的量子模拟技术所能达到。然而,一些小组正在攻克这一挑战。 NanoToday(今日纳米论坛)+O        NX/k-q!^pc%u
www.nanotoday.netd.F(l~5l&[

10.“互连问题”
e&G
即便组装电子器件的所有其它挑战都克服了,仍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即由数万亿电子元件以前所未有的密集度组装而成的一台小计算机 的适当结构及整体布局的问题。整体结构问题中最重要的是众所周知的“互连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信息在这样一种密集的计算结构中 如何进出的问题。纳米计算机将把巨量信息存储在一个很小的空间内,并有可能极快地使用和产生信息。因此,还需要一些结构来控制和 协调计算机的诸多元件。这些事实说明,计算元件之间、计算元件与外部环境之间需要有大量的连接。就大多数常规计算机设计的微型化 而言,由于电线之间要相互隔开以避免过热和干扰或“串线”,这样就有一些几何学上的考虑和限制,因此连接的数量不可能无限制地增 加。信息的输入/输出和控制显然需要新的策略。有人提出把几乎相互独立的处理器组成的大规模阵列和分布式(甚至是“随机的”)控 制作为解决方法。这个领域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一些科学家已经在为互连问题及其它结构问题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法,伦敦大学的特里·方 丹教授就是其中之一。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信息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333-5073.html

上一篇:Characterizing nanomaterials with XRD
下一篇:基因能像“标准件”一样被组装吗?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1: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