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风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iccashq 一个湘里人的梦,便是风的自由舞步. 言所盼,非盼急出。

博文

筑波SEMINAR之八:纳米棒异质结的电荷转移发光

已有 5474 次阅读 2007-9-19 17:07 |个人分类:筑波SEMINAR|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我读的文章多是如果电荷转移的话,那么荧光必定要减弱或者消失,其原因是长时间分离的电子和空穴多以非辐射的方式将能量弛豫掉,当然还有因为能量转移的机理而形成近红外的发射峰。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说是电荷转移导致了新的近红外荧光。我看了看作者的讨论,但是还是没有读出他们在说什么,或者说根本没有说清楚这个新发光峰的来源。我没有研究过硫属半导体纳米粒子,好像国内的高明远教授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熟悉这个领域的不妨说说话。

 

Nanorod Heterostructures Showing Photoinduced Charge Separation

Sandeep Kumar, Marcus Jones, Shun S. Lo, Gregory D. Scholes
Small,2007, 3, 1633.

 

 我自己想了一个机理,猜测啊,CdSe是A分子,CdTe是B分子。光激发以后两者都形成激子,但是随之B分子的电子要跑到A分子导带上去,A分子的空穴要转移到B分子上去,如此解释了A,B两分子荧光淬灭的现象。最后A分子上的电子能和B分子上的空穴复合发出新的荧光,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个复合过程是荧光形式而不是其他弛豫方式?估计和相近的晶格结构和价带结构有很大的关系。了解这个研究方向的过来拍一拍。现在突然发现我画的这个图居然和作者给出的GRAPHIC ABSTRACT的图很相似,但是奇怪为什么作者在文章里面不讨论这个问题。


2007。09。20补记:

昨天又看了一篇Alivisatos组Talapin最新的工作,觉得自己上面的想法没有错。看来硫硒碲化镉的电子空穴波函数重叠很大,所以满足荧光发射过程。

Seeded Growth of Highly Luminescent CdSe/CdS Nanoheterostructures with Rod and Tetrapod Morphologies
Dmitri V. Talapin, James H. Nelson, Elena V. Shevchenko, Shaul Aloni, Bryce Sadtler, and A. Paul Alivisatos
Web Release Date: 11-Sep-2007; (Letter) DOI:
10.1021/nl072003g

紧接着还有另外一篇相同量子点结构的,还没看文章,看图已经很震撼人了,和上一篇比较读一下。

Synthesis and Micrometer-Scale Assembly of Colloidal CdSe/CdS Nanorods Prepared by a Seeded Growth Approach
Luigi Carbone, Concetta Nobile, Milena De Giorgi, Fabio Della Sala, Giovanni Morello, Pierpaolo Pompa, Martin Hytch, Etienne Snoeck, Angela Fiore, Isabella R. Franchini, Monica Nadasan, Albert F. Silvestre, Letizia Chiodo, Stefan Kudera, Roberto Cingolani, Roman Krahne, and Liberato Manna
Web Release Date: 11-Sep-2007; (Letter) DOI:
10.1021/nl0717661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317-7536.html

上一篇:筑波散记之三十一:谁抢走了我们的幸福感?
下一篇:筑波SEMINAR之九:控制合成金属型单壁碳纳米管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0: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