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歌曲《鸿雁》,想到了“奠雁礼”。
古代传统婚嫁礼仪从开始相亲到成亲共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中有五礼男方要送女方活的大雁。所谓“五雁六礼”。
古人认为大雁是守礼守信,至情重义,从一而终的动物。
由于大雁自古有好口碑,从而具有象征性意义,故以大雁为彩礼确实好意头。
女方收到大雁后不能放生,放生有表示拒绝的意思,更不能转送他人。那么,该怎么处理收到的彩礼大雁呢?
除了关进笼中饲养或煮了吃掉,还能咋样?若是大雁真的从一而终的话,被捉走的与没被捉的,都只能提前“终了”此生了。
大雁用“家破雁亡”成就了人们的好意头。
据说后来因为大雁资源稀有、不易捕捉,有的地方改用大鹅(或鸭)作为大雁的替身充作彩礼。
大鹅不值钱,本来就是养来吃的。代替一回大雁,贱物雅用,此生也值了。只是大鹅终非大雁,以鹅代雁于“彩礼雁”的文化意义上实在牵强了些。
大雁的活动节令性强,许多地方一年都未必能见上一次,要想捕捉大雁确实难。人们总不能因捉不到大雁就不婚嫁了。于是有的地方用木雕大雁代替实体大雁用作彩礼雁。
木雕大雁,“彩礼雁”的文化含义完整保留下来了,又保护了活体大雁,木雁作为爱情信物还能长期保存。这还真是个好主意,甚至优于用活体大雁作彩礼。
奠雁礼用木雕大雁
(图片取自网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26 11: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