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来自房子
2025-5-7 14:28
阅读:680
传统建筑立面分为“屋顶、墙柱、台基”三部分。
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房屋靠台基显出高峻宏伟。台基的建造工作量很大,技术要求也复杂,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建造讲究的台基的。因此,有无台基和台基的高矮慢慢发展成为人们身份、等级地位的标志。
古代一直有关于台基等级的规定。《礼记·礼器》记载: “ 有以高为贵者,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这里所说的堂即建筑的台基。直至2000多年后的《大清会典事例》还载有顺治十八年关于台基高度的规定:公侯以下三品以上房屋台基高二尺,四品以下至官民房屋台阶高一尺等等。
台基的高低决定了台阶踏跺的级数,也即“阶级”的多少。古代台阶踏跺的数量多取阳数,包括1、3、5、7、9等,数字越大,等级越高。
“阶级”一词初为台阶踏跺之意,随着古建台基被赋予等级含义,慢慢的“阶级”延伸出尊卑上下的等级、官衔品级等各种“等级”的意思。到近代,又延伸成为社会学、政治经济学词语,含义更广了。
(图片取自网络)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孙南屏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300375-1484790.html?mobile=1
收藏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7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