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南屏
“降杀以两”之“两”
2025-4-14 23:00
阅读:937

《左传·庄公十八年》:“王命诸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数。”那年代,人们的等级不同,礼数不同。

等级差异具体的礼数规定可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自上以下,降杀以两,礼也”大意是,等级从上下,礼数以二的数目递降,这是礼制的规定。

礼制中‌等级秩序的量化规定“降杀以两”‌,历朝历代都在沿用。找些例子:

‌宫室高度‌:周代规定天子堂高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每级降二尺。

‌礼器数量‌:如鼎簋组合,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逐级“降二”。

丧葬:“君之適长殇,车三乘。公之庶长殇,车一乘。大夫之適长殇,车一乘。皆下成人也。自上而下,降杀以两,成人遣车五乘,长殇三乘,下殇一乘,尊卑以此差之。”《礼记正义·卷九 檀弓下第四》

宗庙:“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士一,降殺以兩。”《宋史·礼志九》

降杀以两”应用范围有建筑、祭祀、丧葬、服饰等等,基本贯穿古代礼制体系。

没能找到等级差异数值取“两”的依据。

作一个极差取“两”来由的猜测:

《左传·成公·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古代宗庙祭祀制度一直沿用《周礼》。按《周礼》,宗庙或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始祖居中,以下父子(祖、父)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

《礼记·王制》规定: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大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大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

依上述,始祖居中,两边对称,左昭右穆共三庙,是最低配置。往上升一级,两边昭、穆各加一庙,共五庙。每往上升一级,加二庙。极差自然是“两”。

再看房子开间的等级规定:九开间被视为最高等级,专供皇帝使用;其次是七开间,然后是五开间,最后是三开间,作为最低等级。

古代房子以“堂屋”为中心对称分布,“堂屋”两边各一间,共三间是最低配置。往上升一级,两边各加一间,共五间。每往上升一级,加二间。极差自然也是“两”。

若是等级差别数首先从宗庙祭祀和宅第开始规定的话,等级礼数差取“两”是自然而然的。

其他项目的等级差别数或许就沿用了“两”。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孙南屏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300375-1482044.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7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5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