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梦,梦之摇篮
在我国迈入十二五规划的2011年,中国科学院也昂首进入她的未来十年发展规划——创新2020,新一届的领导带领着我们大步走进科学的新时代。作为科学院人,尽管是其中非常非常渺小的一份子,也在点点滴滴中感受到了科学院的变化与发展。回首自己的成长历程,回看在科学院的每一天,我愈发觉得,我的求学之路就是一条铺就梦想的坦途,这个梦想叫做科学,而可亲可爱的科学院就是梦想的摇篮。
寻梦
很多人儿时都曾有过理想,小学的作文课“我的理想”也许是每个小朋友都难忘的经历。天真烂漫的孩童们,对课本中的偶像们崇拜的五体投地,绝大部分人都把理想定为什么“家”,而选择“科学家”的人数往往排名第一位。我的小时候也有一个理想,我的理想是做一个乡村人民教师。教师这个职业在孩子们心目中是神圣的、伟大的、美丽的,做一个“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的蜡烛需要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和无私的奉献。我选择教师作为理想,原因其实很简单——我的父亲是一位教龄30有余的乡村老教师。虽然我从来没有上过父亲的数学课,父亲似乎也没有怎么教授我数学知识,然而父亲正直且勤恳的形象深深感染了我。父亲就是我从小的偶像,我的理想就是做一个像父亲一样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民教师。这个理想自从我上学伊始就愈发坚定,小学时代的我也曾因为代老师上讲台给同班同学讲课而感到无比自豪。
中学时代因自己的刻苦努力学习成绩常常名列前茅,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了希冀。初中升学的时候,由于哥哥在前一年决定了去就读师范专科学校,也就是说毕业后做一名小学教师,我就在父亲的建议下就读了重点高中,全家人似乎都以我那骄人的学习成绩而更加看好我。当然,选择高中就意味着我要偏离“理想路线”了,我尽管还有一丝的犹豫掠过脑海,但还是接受了家里的安排,毕竟在那个穷乡僻壤的地方,读书上大学似乎是当时唯一的一条好出路。中学是个彷徨的时代,在一次班会上我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寻梦”。也许就像徐志摩的心境:“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慢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处放歌。”在对未来一片未知和茫然中,我要追寻的梦就是向知识海洋的更深处航行,在知识的浪花里收获喜悦。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主动跟父亲建议在提前录取一栏填上全国最好的两所师范大学,父亲欣然同意,我们同时也谨慎地把志愿栏的其他档次也填满了。最终仅仅有志愿栏中第一行发挥了作用——我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了。班主任对我说,北师大呀,那是个培养大学老师的地方!顿时,我的梦想港湾再次温暖起来。
筑梦
大学的青春匆匆从指缝中溜走,留下的是岁月的刻痕。大学时代同学们的单纯和真诚是我人生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从小就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乡下书呆子,大学校园里的熏陶让我学会思考、学会辨识、学会与人沟通。生活上的贫困没有真正侵蚀我的自信,走进同学们的群体中让我感受到快乐,在学习上的不断进步让我感到满足。渐渐地,我在想,也许北京的高楼大厦里会有属于我的一份职业,每天上下班在地铁来来往往的人流中也会有我的身影。能在一个现代化大都市里工作,在我们村里甚至是乡镇里也将是一种荣耀。我尝试去构筑我的梦想,用自己的努力和勤奋去填补农村子弟的拙笨和无知,用自己的双手一点点垒起我的未来。我曾渴求用自己的方式去传授知识,再掌握越多知识的同时却发现我的知识原来是如此地浅薄。四年的学习生活足以悄然改变一个人,我开始考虑是否需要更加深入地学习,与此同时,对所学的物理专业的兴趣也在逐渐俱增。四年后毕业的那一天,师范生找到一个大学老师的职位早就成为传说,即便是一个中学老师也很难留守在北京。残酷的现实是,读完师范大学的我未必能找到一个梦想中的教师职位。于是,渴望获得更多知识的我做出了继续求学的决定——读研究生。联系如何保送研究生的时候,我甚至提出:如果读物理方面的研究生,那势必最好读到博士。我选择了中国最好的读研场所——中国科学院,科学之梦,从那时起在心中生根发芽。
探梦
科学家在我们心目中是充满智慧的光辉的,科学就像神秘而庄严的圣殿,永远令人向往。在科学院里,我终于走近触摸到了这座圣殿,使尽浑身解数试图跨越那高高的金色门槛。门槛里,就是我的科学梦想。探梦的过程并不是那么令人愉悦。我在研究生院度过了匆忙的集中上课的一年,来到了实验室里却是枯燥而又单调的实验。实验的过程就是不断重复重复再重复某些个简单的过程,面对的是无数次失败失败还是失败的结果。这些实验的操作,确实,任何一个初中生都可以很轻松地做好,而那一次的成功总是离我那么遥远。我也狂想,爱迪生发明电灯的那数千次失败的尝试如今看来也是司空见惯。探梦的历程是苦涩无比的,不在无数次失败中跌倒,又何以能在一次成功中崛起?在放弃原先想尝试生长的材料体系之后,我在重新选择的另一个体系中一次性获得了成功。随后虽仍还是不断重复一些看似简单的体力劳动,但心境已完全不同。科学的魅力就在于,苦熬过失败的沮丧之后,成功的兴奋将更加甜蜜。甜蜜的幸福总是片刻般短暂的,四年的实验室生涯更多的是一片迷惘。科学的研究方向太多太多,对于某些热门的研究领域,肥美的鲜肉早被一扫而光,剩下的就是嚼然无味的硬骨头,要想啃,还得看谁牙口好。对于连牙都没长齐的研究生来说,在骨头上留个牙印都是近乎痴心妄想,没有任何科学天赋的我又能如何呢?我迷失了在自己的科学梦里。
转眼到了快要写毕业论文的时期,每每看到自己惨淡的文章发表记录,我总是想,我的科学梦,它还在那里吗?我战战兢兢迈出了自己的半个脚步想要跨入这个梦想的殿堂,心里却害怕那是一个无底的深渊,因为我不想为人生做出一个错误的抉择。时代的闪电给我指引了方向,在那亮光的一刹那,我突然看到原来殿堂里真是铺满美妙花纹的大理石地板。一个新的材料体系的诞生让我们苦苦挣扎的研究容光焕发,迈入了新一个春天。这个春天里,中国人也是舞台的主角之一,我,是之一的之零点零几。闪电划破了乌云,大片的甘霖浇注到了地面,滋润了科学这颗梦想之芽。从此,我的科学梦,有了一丝绿色,它不断汲取科学院这片沃土提供的养分,茁壮成长。
梦之摇篮
阳光明媚的春天里,我的科学梦之芽在欢快地舞蹈。科学院的土壤靠的是数代人不断努力耕耘,让一颗颗小苗长成了树木,树木连成了森林,森林迎来了欢唱的小鸟。我幸运地成为这些树木的新芽,更加幸福的是加入了大树们的阴翳之下。大树底下好乘凉,为的是树下那片令人羡慕的舒坦和自由。科学院,就是这样一个学术自由、思想开放、思维活跃的大森林。在这里,你可以呼吸不同于世俗的清新空气,你可以享受纯粹的学术阳光,你可以自在奔跑在科学的山峦。无数颗像我这样的小苗,悄然萌生成长。呵,科学院,就是科学梦之摇篮!
愿中国科学院随我们的祖国一起,不断繁荣富强!
相关专题:科网博主建言中科院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罗会仟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926-457392.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