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祥
北极会餐的入场卷:阿拉斯加的土地交易
2015-9-9 14:21
阅读:2620
标签:阿拉斯加, 北极资源, 利益争夺, 未来战争

北极会餐的入场卷:阿拉斯加的土地交易

         杨学祥


   奥巴马定于当地时间8月31日出发,开始对阿拉斯加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报道指出,奥巴马在余下的任期内重点关注对象之一就是气候变化问题。奥巴马在上周六的讲话中提到阿拉斯加正面临着海岸线被侵蚀的气候问题。《纽约时报》文章指出,美国正在“北极争夺战”中追赶俄罗斯。奥巴马访问阿拉斯加,将气候问题而非能源摆在首位,是由于美国在北极“创业”上落后于其他国家,其中主要是俄罗斯。

http://mt.sohu.com/20150902/n420311606.shtml 


   与其说是“北极创业”,不如说是“北极会餐”,目前持有入场卷的国家有: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挪威、丹麦、芬兰、西班牙和瑞典等国。

   我在2007年8月7日指出,当政治庸人煞费苦心地计划减排二氧化碳气体用以减缓全球变暖的时候,政治强人却在利用全球变暖的机遇筹划抢夺北极的领海和资源。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5日分析指出,争夺北极丰富矿产储量资源的“新冷战”已开始了,加拿大正投资数十亿美元来建造巡逻船维护其在北极的利益,而俄罗斯最近在北极海底的海床上插上了它的国旗。报道认为,国际社会保护和管理北极地区的努力更具有迫切性。一位美国海军上将曾称北极地区为“地球上最大一块未被开发的堡垒”。北半球的政治大国突然面临北极地区土地石油归属的激烈谈判[4]。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法学律师波斯尼尔称,国际海洋公约在北极的资源争夺战中可能不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他说:“力量而不是国际法将决定这一问题,俄罗斯有关力量的表达是令人信服的,加拿大的力量展示还不能让人信服。”美国科学家很早之前就意识到了北极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华盛顿对在阿拉斯加野生动植物保护地进行钻探持坚决反对的态度,这影响到了勘探工作。美国人也未能及时意识到气候变化产生的后果。数个美国官员上周抱怨说,“普京抓住了战略主动权”[4]。

   围绕北极资源的争夺,世界力量正在重新组合,但领土和领海攸关者只有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丹麦、挪威等国。2001年,俄罗斯宣布对包括北极在内的半个北冰洋的所有权。除俄罗斯外,美国、加拿大、挪威、丹麦、芬兰、西班牙和瑞典等国,纷纷宣布有权在那里进行开采[5]。俄罗斯的最新动作很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据俄《观点报》7月20日报道,近日军事专家分析说,在10年后美国会向俄罗斯发动进攻。俄罗斯必须尽快做好准备,迅速增强军事实力。惟有这样,俄罗斯才能抵御美国鹰派的侵略政策。俄罗斯军事专家协会副会长弗拉基米罗夫少将认为,美国人盯上了俄罗斯的矿产资源,所以要进攻俄罗斯。他预测,抢夺西伯利亚资源的战争10年后可能打响。开战的时间在10~15年之间,由美国率先发动入侵。弗拉基米罗夫认为,美国的另一个开战动机是,肃清最强大的地缘政治对手。这样可以让其他国家见识一下美国的厉害,对其言听计从俯首帖耳。俄地缘政治研究所所长伊瓦绍夫上将认为,美国会秘而不宣地投入战斗,因为美国社会现在有一种普遍的反俄倾向,把俄罗斯当作其在全球实行霸权的绊脚石,有人甚至主张以武力“一劳永逸地清除这块绊脚石”[6]。

   气候变暖使归属未定的北极成为一块任人争抢的肥肉,俄罗斯广阔的北极边缘与其目前的军事实力极不相称[7]。我在7月15日指出,未来的主战场在北极,俄罗斯可能惨遭瓜分。这就是地域政治。当然,中国也不能置身事外,东海和南海的资源也会成为亚洲争端的根源。蚕食中国,瓜分俄国,控制中东,这是美国的战略意图。对中国而言,美国支持亚洲群雄蚕食中国沿海岛屿,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难题。一旦亚洲战火燃起,美国将坐收渔翁之利。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多则十几年,少则三五年,我们的耳畔将重新响起隆隆的炮声[8]。近日俄国军事专家的分析为我的论断提供了权威证明[6]。2007年8月2日,俄罗斯科考队员在北极点下的北冰洋洋底插上了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打响了争夺北极资源的前哨战。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5595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5144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61981.html

   163年前,美国以750万美元的价格从俄罗斯手中买下了阿拉斯,从而获得了北极会餐的入场卷,俄罗斯的战略失误是引狼为邻,未来的恶斗不可避免。

   美国会把阿拉斯加卖给中国吗?不会。美国不会给中国参与北极会餐的机会,绝对不会。

相关报道

美国会把阿拉斯加卖给中国吗?

2012年12月25日 星期二 深圳特区报

刘和平

   为了缓解岌岌可危的财政危机,《华盛顿邮报》资深编辑斯蒂文·莫夫松给美国政府支了一招,把阿拉斯加卖给中国。此论一出,绝大多人都觉得荒谬。

   真的很荒谬吗?160年前,俄罗斯不就是以750万美元的价格把阿拉斯加卖给了美国吗?当前陷于财政危机的一些欧洲国家,比如冰岛、希腊、西班牙不都在卖地卖岛吗?我认为,世界上没有做不成的生意,只有出不起的价格。

   美国现在不会把阿拉斯加卖给中国,是因为阿拉斯加实在是太值钱了,不仅它的土地资源值钱,地下的矿藏值钱,北冰洋的资源值钱,更为关键性的,还在于其无形的战略价值。假如中国真的把阿拉斯加买下来了,那中国就可以站在北美洲大陆军事威慑美国本土,届时,美国在海上精心布置的三条岛链,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失效。不过,这些都不是美国不卖阿拉斯加的主要原因,更为关键性的原因在于,山姆大叔还真没穷到那个份上,它手上还有印钞权可以用。试想一下,假如有一天,美元的霸主地位真的失落了,国债无人问津了,山姆大叔穷得丁当响连锅都揭不开了,到了那个时候,阿拉斯加还会是美国绝对的非卖品吗?

   我们再说开来。中国有句古话,叫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界上的事情,表面上看来非常复杂,除了牵涉到政治、经济、军事纠葛,更牵涉到无形的宗教文化和价值观念之争,但真正看透了,你就会知道,它其实就是一种交易,一桩买卖。只不过这种买卖,除了以钱物交易的方式进行外,更多的时候是体现为国家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互换。

   当前大家都在说:中美之间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其实这话也可以说成是:中美之间正在做另外一单超级大的买卖。美国重返亚洲围堵中国、插手台湾问题、干预南海和钓鱼岛纠纷,这些东西并不意味着中美之间的战争即将来临。你往深一层看,就会发现,它实际上就是美国在向中国叫价。它开出的价码是,要求中国不挑战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在朝鲜、中东等国际热点事务上完全配合美国。而当前的中国,正处于积蓄实力和本钱的阶段。等中国的“购买力”,即实力和本钱,积累到一定阶段之后,美国就有可能在台湾问题、钓鱼岛以及南海问题上配合中国,以换取中国在其它方面对美国的支持。

http://sztqb.sznews.com/html/2012-12/25/content_2327788.htm

争夺北极资源的前哨战已经打响  

杨学祥

光明观察刊发时间: 2007-8-7 10:03:00 http://guancha.gmw.cn

   当政治庸人煞费苦心地计划减排二氧化碳气体用以减缓全球变暖的时候,政治强人却在利用全球变暖的机遇筹划抢夺北极的领海和资源。打出气候政治招牌的始作俑者,掩人耳目的两手更胜人一筹:一只手挥舞减排温室气体的政治号令,压制对手的经济发展;另一只手伸进北冰洋底,意在攫取尚无归属的资源和能源。英国仅仅把气候变化作为外交战略是最大的失误,现在英国国内也遭遇气候变化所造成的罕见洪水灾难[1]。事实证明,英国关心气候是假,攫取资源是真。

   随着全球变暖现象的加剧,北冰洋可能将成为一座新的能源宝库,北冰洋上诸如汉斯岛等岛屿的战略重要性也大大提高。目前,加拿大和丹麦对汉斯岛的主权争夺已进入了白热化。随着气温上升,北冰洋水域面积扩大与通航时间大大增长,美国与英国越来越重视在北极水域军事演习,代号为“2007·冰”军演目的之一是为探索巴拿马运河之外的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潜艇部队调动通道。另一目的是为了争夺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此看来,英国政府于3月13日建议进行一次长期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新环境立法不仅仅是为了在下一届国家选举中占领一个关键的战场,而且是为了争夺北极资源和航道而放出的政治烟雾。英国在气候与资源战略上实施两面手法:减排烟幕和资源争夺[2]。

   针锋相对向来是强者的最优选择。2007年8月2日,俄罗斯科考队员在北极点下的北冰洋洋底插上了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活动组织者4日说,此次科考行动耗资400万美元。有媒体评论认为,俄精心策划此次代号为“北极-2007”的深海考察行动,其目的除科学研究外,意在通过宣称俄对北极大部分地区拥有所有权,增强本国政治经济影响力。俄罗斯此举引发各界争议。美国政府表示,俄科考队将俄罗斯国旗插到了北极点之下的北冰洋洋底,这一做法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加拿大外长彼得·麦凯则宣称,俄罗斯在北极海底插国旗的行动“只是俄国人的一次作秀”,并不能支持俄罗斯对北极的领土要求[3]。争夺北极资源的前哨战已经打响。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5日分析指出,争夺北极丰富矿产储量资源的“新冷战”已开始了,加拿大正投资数十亿美元来建造巡逻船维护其在北极的利益,而俄罗斯最近在北极海底的海床上插上了它的国旗。报道认为,国际社会保护和管理北极地区的努力更具有迫切性。一位美国海军上将曾称北极地区为“地球上最大一块未被开发的堡垒”。北半球的政治大国突然面临北极地区土地石油归属的激烈谈判[4]。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法学律师波斯尼尔称,国际海洋公约在北极的资源争夺战中可能不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他说:“力量而不是国际法将决定这一问题,俄罗斯有关力量的表达是令人信服的,加拿大的力量展示还不能让人信服。”美国科学家很早之前就意识到了北极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华盛顿对在阿拉斯加野生动植物保护地进行钻探持坚决反对的态度,这影响到了勘探工作。美国人也未能及时意识到气候变化产生的后果。数个美国官员上周抱怨说,“普京抓住了战略主动权”[4]。

   围绕北极资源的争夺,世界力量正在重新组合,但领土和领海攸关者只有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丹麦、挪威等国。2001年,俄罗斯宣布对包括北极在内的半个北冰洋的所有权。除俄罗斯外,美国、加拿大、挪威、丹麦、芬兰、西班牙和瑞典等国,纷纷宣布有权在那里进行开采[5]。俄罗斯的最新动作很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据俄《观点报》7月20日报道,近日军事专家分析说,在10年后美国会向俄罗斯发动进攻。俄罗斯必须尽快做好准备,迅速增强军事实力。惟有这样,俄罗斯才能抵御美国鹰派的侵略政策。俄罗斯军事专家协会副会长弗拉基米罗夫少将认为,美国人盯上了俄罗斯的矿产资源,所以要进攻俄罗斯。他预测,抢夺西伯利亚资源的战争10年后可能打响。开战的时间在10~15年之间,由美国率先发动入侵。弗拉基米罗夫认为,美国的另一个开战动机是,肃清最强大的地缘政治对手。这样可以让其他国家见识一下美国的厉害,对其言听计从俯首帖耳。俄地缘政治研究所所长伊瓦绍夫上将认为,美国会秘而不宣地投入战斗,因为美国社会现在有一种普遍的反俄倾向,把俄罗斯当作其在全球实行霸权的绊脚石,有人甚至主张以武力“一劳永逸地清除这块绊脚石”[6]。

   气候变暖使归属未定的北极成为一块任人争抢的肥肉,俄罗斯广阔的北极边缘与其目前的军事实力极不相称[7]。我在7月15日指出,未来的主战场在北极,俄罗斯可能惨遭瓜分。这就是地域政治。当然,中国也不能置身事外,东海和南海的资源也会成为亚洲争端的根源。蚕食中国,瓜分俄国,控制中东,这是美国的战略意图。对中国而言,美国支持亚洲群雄蚕食中国沿海岛屿,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难题。一旦亚洲战火燃起,美国将坐收渔翁之利。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多则十几年,少则三五年,我们的耳畔将重新响起隆隆的炮声[8]。近日俄国军事专家的分析为我的论断提供了权威证明[6]。2007年8月2日,俄罗斯科考队员在北极点下的北冰洋洋底插上了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打响了争夺北极资源的前哨战。

   中国虽然与北极领土无缘,但这是捍卫中国近海资源的有利时机。是否承认中国的领土和领海,是当前区分敌人还是朋友的客观标准。

   国家利益是国家行为的最高准则。尽管气候变化是战争的一个激发因素,但历史教训会让人类认识到:理智协调国家间的利益,合理整合和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防止世界大战造成的人类灾难,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在战争的威胁下,欧盟向气候开战的计划必定化为泡影;消除战争威胁后的人类共同利益才能为人类适应气候变化开辟真实可行的坦途。战争还是和平?胜利还是失败?这不仅取决于利益和实力,而且取决于智慧和宽容[8]。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 杨冬红. 关注全球变暖却忽视洪水 英国气候预测遭遇尴尬. 2007-7-25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随笔杂谈 show.aspx?id=5370

2.  杨学祥. 关注全球变暖的正面效应. 2007-3-26光明网 - 光明观察 -网络评论. show.aspx?id=4137

3.  俄罗斯北冰洋底插国旗耗资400万美元。2007年08月05日14:38 金羊网-羊城晚报http://news.sina.com.cn/w/2007-08-05/143813597959.shtml

4.  关新。媒体称俄罗斯在北极探险引发资源争夺战。2007年08月05日15:04 中国新闻网http://news.sina.com.cn/w/2007-08-05/150413597943.shtml

5.  各国对本国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2007年06月29日08:0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http://news.sina.com.cn/w/2007-06-29/080012113007s.shtml

6.  彭华。俄专家预测美十年后入侵俄罗斯 将爆发世界大战。2007年07月25日10:21 来源:中国经济网http://news.sohu.com/20070725/n251239012.shtml

7.  杨学祥. 气候变化将成为未来战争的根源:战争离我们有多远? 2007-7-13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3760

8.  杨学祥. 中国睡狮梦方醒:战争离我们有多远? 2007-7-15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3776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5595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5144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61981.htm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杨学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91964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