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北半球拉响极端寒冬警报 中国可能难以幸免:预测正被证实

已有 3593 次阅读 2010-10-7 04:31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拉尼娜, 低温冻害, 预测, 证实

        严寒预测正在得到证实:我在2010年5月25日指出,如果2010-2011年“真拉尼娜”发生,2009-2010年的低温暴雪灾害有可能重演,要认真监测,及时预防。全球低温严寒证据正在接踵而来。

北半球拉响极端寒冬警报 中国可能难以幸免(图)
2010-10-07 03:11:00 来源: 扬子晚报(南京)

北半球拉响极端寒冬警报 中国可能难以幸免(图)

2010-10-07 03:11:00 来源: 扬子晚报(南京) 跟贴 0  手机看新闻

 

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10月7日报道 今年夏天,罕见的高温袭击北半球,从美东、欧洲到亚洲,都经历了有气象记录130年来最热的夏天,但入冬后气温开始骤降,北半球气温可能要比往年偏低。气象专家警告说,欧洲可能将面临“千年一遇”的新低温,中国等亚洲地区也可能难以幸免。这种异常气候与干扰大洋暖流活动的“拉尼娜”现象有关。

加拿大

寒流袭小麦减产

受今年入秋后天气比正常年份寒冷的影响,加拿大已发出警告,指出今年小麦和用于生产食用油的油菜籽产量会显著下跌20%。

加拿大艾伯塔省近日大部分地区出现严重霜冻,气温低至零下4到9度,导致部分农作物质量受损。加拿大的统计数据显示,寒冷天气和雨水也推迟了西部草原省份的播种时间,今年小麦和油菜籽产量会显著下降。加拿大统计局预测,马尼托巴省、萨斯喀彻温省和艾伯塔省的小麦产量将为2000万吨,较去年降18.5%;油菜籽产量会减少16.3%。

由于许多小麦出口国今年都因天灾而歉收,如俄罗斯受山林大火影响导致小麦大减产,澳大利亚也减少出口量,使人关注严寒天气会不会进一步影响粮食供应,刺激全球粮价。

墨西哥湾

暖流缩小

今年夏天美国、欧洲和亚洲都频频频创下历史新高温,尤其是欧洲地区,但是这个冬天可能正好反过来,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即将来临的冬天,欧洲地区恐怕会出现超低温的极端天气,欧洲民众可能面临千年以来最冷的寒冬。

波兰科学家指出,之所以出现这种极端天气形态,是因为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来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所致。这股洋流是维持地球气候平衡的要角之一,但近几年来规模缩小到只剩过去的一半,无法发挥其中和极地南下冷空气的效用,而且一旦墨西哥湾暖流完全停止活动,欧洲将进入新的冰河世纪。

在太平洋地区,澳大利亚气象局5日表示,“拉尼娜”现象已经有进一步增强的态势,并且可能持续到2011年初。

英国

9月底气温30年最低

去年英国遇到31年来最冷的冬天,《每日邮报》5日又指出,英国可能要再次面临一个俨如北极气候般的寒冬。该报引述曾准确预测今年酷暑夏季的英国独立气候预测机构“积极天气解决方案”的预报说,英国今年冬天会出现猛烈暴风雪,情况将持续到明年1到2月,低温将接近去年苏格兰冬天测得的零下22.3度的纪录,暴风雪也随时将瘫痪当地交通。该组织高级气象预报专家乔纳森·鲍威尔4日预报说:“大多数人觉得不会接连遇到两个极端严寒的冬季,因此他们觉得今年入冬之后天气会比较温暖。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今年冬季将会和去年冬季一样冷。”

英国气象局也表示,苏格兰9月25日测得摄氏零下4.4度,是英国近30年来最寒冷的9月夜晚,未来恐怕要再面临一个类似北极的寒冬。

俄罗斯

预测明年1月酷寒

俄罗斯电视台Fobos气象播报专家瓦迪姆·扎沃琴科夫6日表示,“一般预报下一个月的气候准确率仅有70%,不过寒冷的气候肯定将无法避免,特别在11月之后,结果会更明朗。”

目前俄罗斯中部部分地区已有低于过去同一季节均温的气温出现。俄罗斯水文气象中心稍早前预测,当地冬天最冷的月份将出现在2011年1月,到时候将会出现摄氏零下25度的低温。

俄罗斯政府现在已经未雨绸缪制定紧急计划,在异常寒冬到来时对幼儿园、学校、医院等设施加强保护。

俄罗斯政府由于担心流浪人员可能无法度过如此严寒的冬季气候,已经下令要求社会工作人员和警方随时待命,必要时进行强制介入,对流浪人员进行安置,防止出现有人冻死街头的现象。

中国

东北华北大风降温

中国的气象部门也曾警告,今年要预防秋汛及寒冬。中国华北、东北地区近期的天气也较正常偏冷。上月中,中央气象台曾发出预报,指出9月底影响中国的冷空气活动较频繁,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等地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1至2℃,其中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的局部地区气温偏低幅度更达3℃。

中央气象台5日又指出,新一股冷空气袭击中国北方地区,东北、华北地区会迎来大风及降温,未来3天局部地区气温将下降8℃以上,一些地区更会有大暴雨。

中国海洋学家认为,中国在1998年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是由“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和长江流域生态恶化两大成因共同引起的。2008年年初中国南方雪灾也与拉尼娜现象密切相关。今年“拉尼娜”活动强烈,值得密切关注。

小资料:

什么是“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都是自然现象,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都会出现,却截然相反。“厄尔尼诺”是西班牙文“圣婴”的译音,是指热带海洋温度异常和持续变暖。“拉尼娜”就连名字也与其相反,是西班牙文“圣女”的译音,指的是热带海洋温度异常和持续变冷。

“厄尔尼诺”出现的周期并不规则,平均每4年一次。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

“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包括使美国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变得异常干燥,并使澳大利亚、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有异常多的降水量,以及使非洲西岸及东南岸、日本和朝鲜半岛等东北亚地区异常寒冷。

在中国,一般来说,“拉尼娜”现象在秋冬季会使华南的东北季候风较强,使冬季气温比正常情况低。

(本文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作者:宋世锋)

 

http://news.163.com/10/1007/03/6IC3METU00014AED.html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10-9-22 4:27:26
 
拉尼娜和潮汐组合增强降温、台风和暴雨 
 
        观测表明,拉尼娜现象日趋成熟,全球气候异常日益明显,拉尼娜将带来低温冻害、飓风台风增强、强震多发和旱涝异常等突发灾害。

        9月22-23日为强潮汐组合,发生在强潮汐组合期间的台风可能得到增强,希望22日前台风结束。


发生在强潮汐组合期间的台风可能得到增强,希望22日前台风结束。

潮汐组合D:2010年9月2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17度,9月23日为日月大潮,23日为秋分,太阳潮和月亮潮都在赤道达到最大变化值,三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为最大,自转变最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E:2010年9月3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4.55452度,月亮潮南北摆动较大;10月1日为上弦,为潮汐最小值。

本月为强潮汐月,天文奇点非常集中,表现为潮汐组合数量变少,日月大潮集中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附近,潮汐南北震荡变小,有利于旱涝不均和冷热不均分布;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变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和发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0409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4454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4846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10-9-21 8:33:18

拉尼娜将带来低温、强风、强震和旱涝异常等突发灾害 

        观测表明,拉尼娜现象日趋成熟,全球气候异常日益明显,拉尼娜将带来低温冻害、飓风台风增强、强震多发和旱涝异常等突发灾害。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0409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5187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5520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9518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10-5-25 8:00:30
 
今年9至10月份北半球可能会迎来拉尼娜事件

                 杨学祥

   从印度尼西亚气象局发布的气候预测图分析,在未来数月印尼基本上风调雨顺,不会影响棕榈油的产量,马来西亚的情况也会类似,而从美国气象局发布的模型预测数据显示,在今年9-10月份,北半球可能会迎来拉尼娜,根据历史的数据分析,拉尼娜将给东南亚带来更多的雨水,对棕榈树生长有利,容易造成棕榈油增产【1】。

  北京德润林5月13日消息:据澳大利亚气象局5月12日表示,太平洋(601099)地区的厄尔尼诺现象已经结束,一些关键指标目前预示冬季晚期以及春季可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从历史角度来看,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几率在40%。目前太平洋海面下的状况显示水温要远远低于正常水平,说明海面温度可能进一步下降,拉尼娜现象可能在冬末或春季形成。气象局的南方涛动指数(SOI)显示,截止到5月10日 的30天里,SOI值为10,相比之下,截止到4月26日 的30天里,SOI值为16。

  我们在2010年4月7日指出,每年4月9日-7月28日(110天)及11月18日-1月23日(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季节性的厄尔尼诺现象就发生在每年12月25日圣诞节附近;1月25日-4月7日(72天)及7月30日-11月6日(109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事件的形成。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一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2009年6月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在1月25日-4月7日(72天)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没有消失,表明其能量没有释放完毕,还有继续发展的可能。

  继续监测表明,直至4月22日,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一直处于增温阶段,但是,到5月3日赤道中太平洋海温开始下降,5月6日持续下降,5月10日迅速下降。

  根据2010年4月29日和5月13日海温异常(矩平)对比,表明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面温度持续下降[8]。据澳大利亚气象局5月12日表示,太平洋地区的厄尔尼诺现象已经结束,一些关键指标目前预示冬季晚期以及春季可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在北半球是夏季晚期及秋季)[1]。

  夏至附近的地球自转条件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实际上,厄尔尼诺的消失表明其持续能量已完全释放;秋分附近的地球自转条件有利于拉尼娜发展。预计9月可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

  今年日食-厄尔尼诺-拉尼娜系数为-1,发生拉尼娜事件的可能性不是很大。由于处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拉尼娜现象得到加强,因而有出现拉尼娜事件的可能性。拉尼娜事件往往伴随严重低温冻害、强沙尘暴、强台风、异常旱涝等自然灾害,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交替转换期间,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升降20-40厘米,形成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容易引发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的频繁地震和火山活动。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全球强震频发,与厄尔尼诺的高潮和消失相关。

  有气象专家认为,2009-2010年的“假厄尔尼诺”导致低温暴雪袭击北半球。如果2010-2011年“真拉尼娜”发生,2009-2010年的低温暴雪灾害有可能重演,要认真监测,及时预防。

  目前处于观察阶段,希望相关部门予以关注,一旦确认,及时通报【2】。

参考文献

1.  张娟聪。油脂品种之间组合套利时机来临。2010年05月24日14:53 来源:和讯网-和讯特约。http://futures.hexun.com/2010-05-24/123785416.html

2.  杨学祥。关注2010年下半年拉尼娜现象的可能发展。2010年05月18日 13:43 来源: 光明网-光明观察。http://finance.jrj.com.cn/opinion/2010/05/1813437483113.shtml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8310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370442.html

上一篇: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发生4.5级地震和潮汐组合对比
下一篇:北半球极端寒冬预测正在被证实
收藏 IP: .*| 热度|

5 王桂颖 刘锋 钟炳 鲍海飞 杨华磊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7: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