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金钱堆不出健康的资助体系:盲目扩张和恶性竞争

已有 3232 次阅读 2010-9-13 07:10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资助体系, 盲目扩张, 恶性竞争

金钱堆不出健康的资助体系:盲目扩张和恶性竞争
              杨学祥

科学发展是渐进的,是教育发展的自然结果,是生产发展需求的积极响应。超越生产发展的需求,降低教育发展的内涵,科技发展就变成无源之水。中国科技发展面临两难境地:国内有源没有流,国外有流没有源。指望国外的力量支持人口庞大的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此路不通!

人才的争夺导致各国的科研投资竞争激烈,谁有更多的优势,谁有更好的政策,谁就拥有未来。

孔雀东南飞,金风催徘徊。蛋落安知福,破壳有是非。


附件:

作者:王佳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0-9-12 16:38:25 
 
 
《科学》社论:健康资助体系亟待建立
盲目资助将导致投机性扩建

 
9月10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刊登社论——《过度建设的科研能力》(Overbuilding Research Capacity),称盲目提供研究基金导致大量研究机构为获取拨款投机性扩建,一个健康运行的拨款体系亟待建立。以下为社论主要内容:
 
盲目提供资助的政策会导致有害行径。在一项盲目资助政策的怂恿下,美国大学、医疗中心以及其他研究机构利用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取得的资助无限制地扩大其研究体系。NIH不仅支付科学家的薪酬,还提供建筑设施以及日常开支的费用。这已成为许多研究所的生存来源,后果堪忧。这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恐怕将导致与2008年地产萧条类似的实验室设备过剩。更为糟糕的是,大批殚精竭虑的科学家将失去生存来源。
 
事实上NIH还为研究人员提供无担保“软钱”( soft money)作为日常开支的补助。奇怪的是,利用自身资金为教授拨发薪酬的研究所都会处于极其不利的境地:不仅失去固有资金,而且失去其本应获得的日常开支。此外,NIH还为各所提供建筑大楼的费用,几十年后当大楼贬值时,这些费用以管理费用的形式加拨在研究补助金中。NIH将支付新建大楼的费用以及职员的薪酬,使得许多扩建的支持者鼓吹,这些费用很大一部分将由美国政府承担。
 
这一论断鼓动大量研究机构投机性地贷款扩建,盲目认为将从NIH获得足够的研究基金支付扩建费用。这是一场冒险。NIH预算的增长速度远远比不上美国生物医学研究所扩建的速度,每个研究所都在下一个赌注:其新扩建体系中的工作人员将赢得有限的研究基金。这样各机构便在一场类似于军备竞赛的较量中互相争斗。
 
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多数情况下获得NIH拨款的成功率低于10%。取得稳定的研究项目像中彩票一样不可能,这无异于将个人前途寄托于一个通过同行评审进行排名而得来的机会,而这一排名在纷繁如海的研究项目中实难有效评估。
 
生物医学科学家们花费大量宝贵时间申请拨款以及评述他人的申请,极少有时间从事本该做的事:阅读科技文献,探索科研与教学。资金没有投于教学设施,没有奖励教学人员,反而过度投资于科研领域,大学的未来令人担忧。
 
NIH主任弗朗西斯?科林斯曾大胆论断:“NIH应该建立更好的模式以指导决定美国生物医学研究的最佳规模与性质。”可能的做法是,由NIH提出要求:主要研究人员的薪酬至少一半由其所在研究所提供。这一做法在未来十年逐步推广。或者,将来NIH为研究人员提供的薪酬逐步大幅减少,亦或者可以将杂项开支按比例引入该所的软钱中(代替当前存在的杂项开支奖金)。
 
不管机制将如何运行,总之,NIH政策须明确规定,扩建实验大楼需要由想增加其设施和人员的研究所提供长期实质性的资源,包括资金和人员的支持。尽管改革之路举步维艰,建立健康运行的生物医学研究体系迫在眉睫。 (科学网 王佳/编译)
 
更多阅读
 
《科学》社论原文(英文)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9/237404.shtm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362497.html

上一篇:快讯:菲律宾棉兰老岛发生里氏5.2级地震和潮汐组合对比
下一篇:2009年流感爆发强度弱的原因:处于太阳黑子谷年
收藏 IP: .*| 热度|

6 曹广福 钟炳 杨秀海 鲍海飞 丛远新 王随继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8: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