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转载]美机构发布最高级别地磁暴预警,中国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地磁暴红色预警发布!

已有 402 次阅读 2024-5-11 18:39 |个人分类:备忘录|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美机构发布最高级别地磁暴预警

新华网2024-05-11 11:15北京

新华社洛杉矶5月10日电(记者谭晶晶)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10日发布极强地磁暴(G5级)预警,太阳日冕物质抛射引起的地磁暴对地球的影响将从10日持续至12日。

这是自2003年10月以来,该机构首次发布最高级别G5级地磁暴预警。

日冕物质抛射过程中会有大量太阳物质高速抛离太阳表面,不仅是巨大质量与速度汇聚成的动能,同时还携带着太阳强大的磁场能,一旦冲击地球磁场,会引发地磁场方向和强度急剧变化,即地磁暴。

美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表示,截至目前,本次地磁暴中已观测到至少7次太阳日冕物质抛射,第一批抛射物质已于美国东部时间10日中午抵达地球。目前地磁暴仍在持续,该管理局太空天气预报中心将继续监测相关进展。

这一太空天气预报中心将地磁暴从弱到强分为G1(弱)、G2(中等)、G3(强)、G4(严重)及G5(极强)5个级别。该机构主任克林顿·华莱士表示:“这次地磁暴将是不同寻常、可能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次事件。”

据美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介绍,地磁暴会影响近地轨道和地球表面的某些基础设施,有可能干扰通信、电网、导航、无线电和卫星运行,还可能引发极光现象。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8724455695359271&wfr=spider&for=pc

地磁暴红色预警发布!绝美极光刷屏→

转自:上海嘉定 2024-05-11 17:52:16

据@国家预警发布 消息,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11日09时发布地磁暴红色预警:北京时间2024年05月10日23时起发生地磁暴,最大级别达到超大地磁暴(Kp=9)水平,预计未来24小时,磁暴过程仍将持续,后续仍可能发生大地磁暴。

地磁暴会产生什么影响?

清华大学天文系副教授蔡峥解读,磁暴是太阳活动造成的一种现象,其中太阳发射的高能粒子与地球的磁场相互作用,会对电子通讯产品产生一定影响,对普通人的身体健康几乎没有影响。

“除了在高纬度地区产生美丽的极光外,磁暴还可能对地球和人类活动产生其他影响。” 蔡峥介绍,磁暴可能会影响无线电波的传播,从而干扰地面通信和卫星信号,这可能影响导航卫星系统的精确度,以及手机和卫星电视的信号质量。同时,强烈的磁暴可能会对电力传输系统产生影响,增加输电线路的电流负荷,有时甚至可能导致变压器或其他电网设施损坏,引起电力中断。

“磁暴还会对卫星和航空飞行产生影响。”蔡峥说,磁暴产生的高能粒子可以对在轨卫星造成损害,影响它们的正常运作,这可能导致数据丢失或卫星功能故障。另一方面,飞行在高纬度地区的飞机可能会因为磁暴而受到更高水平的辐射,航空公司有时会改变航线以减少乘客和机组人员的辐射暴露。

蔡峥表示,目前,磁暴对人体直接健康影响的研究仍在进行中,但有理论认为强烈的地磁活动可能会影响动物的迁徙和导航能力。更多的影响可能是对在国际空间站等环境中工作的宇航员,磁暴期间的辐射增加可能对宇航员有安全问题,通常需要采取额外的防护措施。”

北京天文馆研究员、《天文爱好者》杂志主编朱进也表示,地磁暴会对短波通信等产生影响,但由于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对人体的影响是很小的,可以忽略不计。

阿勒泰现20年来最强极光

网友:大自然的神奇

5月10日晚间,摄影师@Jeff的星空之旅 在新疆阿勒泰赶上了20年来最强的极光活动。特大地磁暴产生了绚丽多彩的极光,整个北方的天空都呈现出红色,肉眼清晰可见的看到各种极光柱在不断变化。除了红色外,难得一见的绿色极光,紫色极光也都出现了。摄影师Jeff称:“现场真的是太梦幻了!”

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319734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1433672.html

上一篇:2024年5月11日晚报:强潮汐组合使厄尔尼诺指数进入快速下降区间
下一篇:[转载]太阳风暴对地球影响有多大?
收藏 IP: 221.9.91.*| 热度|

2 宁利中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01: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