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祥
最热4月!全球连续11个月打破同月高温纪录:与太阳黑子峰年对应
2024-5-11 14:53
阅读:483

最热4月!全球连续11个月打破同月高温纪录:与太阳黑子峰年对应

                                        杨学祥,杨冬红

关键提示

  根据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的数据,上个月的全球气温是4月有记录以来最高的,这也是连续第11个月创下全球同月高温纪录。

  2024年4月,全球地表平均气温为15.03摄氏度,比2016年4月创下的纪录高出0.14摄氏度。这意味着2024年4月的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的基准——1850年至1900年同期温度高出1.6摄氏度。

  此外,过去12个月的全球平均气温也是有记录以来最高的,比1850年至1900年的平均值高出1.6摄氏度。

    温室效应无法解释2023年全球热异常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空间研究所所长Schmidt G先生最近撰文指出,2016年以来,我每年年初都会进行气候预测。承认没有一年比2023年更让气候科学家的预测能力感到困惑,这让人感到羞愧,也有点担心。

在过去的九个月里,陆地和海面的平均温度每月都比以前的记录高出0.2°C,这在全球尺度上是一个巨大的增幅。由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预计会出现普遍的变暖趋势,但这一突然的高温峰值大大超过了基于过去观测的统计气候模型的预测。造成这种差异的许多原因已经被提出,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将它们结合起来,使我们的理论与所发生的情况相一致。

周少祥教授为,现有的气候模型不能解释全球变暖夜间增温幅度更大的历史数据,Schmidt的文章说明,它也不能对未来的气候变暖做出准确的预测,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并非人为二氧化碳排放所致。问题的关键在于,水蒸汽凝结是通过辐射释放潜热的,是大气核心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完全不能比拟。但是,这一物理机制不被认识和接受,我的文章清晰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却发表不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1428925

太阳黑子高值参与了全球变暖

相关博文

温室效应不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因:不能解释2023年异常变热规模

已有 507 次阅读 2024-4-10 08:39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温室效应不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因:不能解释2023年异常变热规模

                                                          杨学祥,杨冬红

全球冷暖之争是一场长期的科学争论

20世纪70年代初就曾经出现过的气候“变冷说”。1971年丹斯加德(Dansgaard)等人发表的格陵兰冰芯氧同位素谱分析成果表明,地球气候有10万年轨道周期变化,其中9万年为冷期,1万年为暖期。按此规律推算,目前气候的暖期已接近尾声,气候“变冷说”一度成为主流。日本气象厅朝仓正在197333日的《东洋经济周刊》上撰文预言,地球将于21世纪进入“第四小冰期”。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环境研究所布赖森(Bryson)也认为,地球目前正在非常缓慢地进入另一个大冰河期。当时的“变暖说”以大气热污染为依据,代表人物有前苏联列宁格勒地球物理观象总台布迪柯、列宁格勒大学施涅特尼柯夫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环境保护厅的彼得森。几十年后的现在,他们的理论成为了主流。

媒体多次披露,对于气候冷暖变迁这一全球重大问题的预测,科学界可谓出尔反尔。20世纪70年代,一批欧美的著名学者曾聚会于美国布朗大学,专门召开了一次“当前的间冰期何时结束和如何结束”的研讨会。学者们举出实例证明,目前的地球气温已经在开始下降,从暖到冷的变化很快,如果人类不加以干涉,当前的暖期将会较快结束,可以预期不出几千年,也许只有几百年,全球冰期以及相应的环境变迁就会来临。出于对所面临威胁的忧虑,会议的两位发起者甚至还向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写信发出警报。这种“冰期将临”的观点一直持续了20年。直到了20世纪90年代,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才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

      气候学家被自然愚弄不鲜见:变暖还是变冷?

  北京大学教授钱维宏说,在1975年《自然》和《科学》这两个著名的刊物上可以查阅到全球降温的文章。这是对上世纪5070年代冷期的记载。最早提出全球降温的文章发表在1972年。上世纪70年代全球降温可索引的文章有6篇,80年代有12篇,90年代篇数减少。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增暖的现实打断了70年代全球降温的声音。全球增暖的第一篇文章,也是70年代唯一的全球增暖文章,发表在1975年的《科学》上。这篇文章实际上是面对当时70年代冷平台而提出的一种可能增暖的预测。80年代全球增暖的文章增加到了235篇,90年代增加到4000多篇。21世纪以来的9年,全球增暖的文章达到了9000多篇。这上万篇文章中,最有价值的文章应该是1975年发表在《科学》上的,它最早怀疑了全球增温的可能。

  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全球增暖能够维持多少个10年呢?在温室气体增暖下,有研究认为模式模拟很难有15年持续的温度平台出现。如果目前出现的温度平台再持续几年,模式的预测能力将面临新的挑战。既然在冷平台出现的时候,科学家可以怀疑全球气候是否走到了增暖的边缘;同样,面对当前的暖平台,科学家也可以怀疑,当前是否走到了全球降温的边缘。

他说:“自然变化已经不止一次地戏弄了科学家。继续的温度平台,甚至温度下降,也许正在与哥本哈根国际全球增暖协议签字大会捉迷藏。”如果把时间倒退至20世纪后20年,当时全球增暖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能源的使用几乎是成正比的。联合国环境署2009年的报告称:21世纪以来,中国和印度的经济仍然在增长,能源利用仍然在增加,甚至比20世纪90年代增加了3倍;可是,10年前的关系对这10年的趋势却不好解释了。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家和全世界的科学家一道,都面临着这一新的难题。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571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5752.html

温室效应无法解释2023年全球热异常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空间研究所所长Schmidt G先生最近撰文指出,2016年以来,我每年年初都会进行气候预测。承认没有一年比2023年更让气候科学家的预测能力感到困惑,这让人感到羞愧,也有点担心。

在过去的九个月里,陆地和海面的平均温度每月都比以前的记录高出0.2°C,这在全球尺度上是一个巨大的增幅。由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预计会出现普遍的变暖趋势,但这一突然的高温峰值大大超过了基于过去观测的统计气候模型的预测。造成这种差异的许多原因已经被提出,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将它们结合起来,使我们的理论与所发生的情况相一致。

周少祥教授认为,现有的气候模型不能解释全球变暖夜间增温幅度更大的历史数据,Schmidt的文章说明,它也不能对未来的气候变暖做出准确的预测,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并非人为二氧化碳排放所致。问题的关键在于,水蒸汽凝结是通过辐射释放潜热的,是大气核心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完全不能比拟。但是,这一物理机制不被认识和接受,我的文章清晰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却发表不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1428925

太阳黑子高值参与了全球变暖

  我们多年潮汐组合预报实践表明,潮汐组合类型转换具有13.6天周期,即双周循环,预报图中都有明显的表现。除此之外,两周之内厄尔尼诺指数往往出现两个峰值和两个谷值,即次一级的7天周期。这一 周期在气温变化中也有明显的表现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1388780

  强潮汐组合控制强潮汐南北震荡的幅度,是赤道太平洋海温的重要控制因素。根据潮汐组合预报,2023年1-2月、6-8月、12月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3-5月、9-11月有利于拉尼娜形成。所以,厄尔尼诺发生在2023年6-8月的可能性最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78601.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61960.html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应厄尔尼诺指数下降区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对应上升区间,

       潮汐不仅有13.6天周期,而且存在7.1天和9.1天周期。1921年杜德生对月亮和太阳引潮力位进行了严格的调和级数展开,在展开中约有90项长周期成分。其中振幅超过这90项长周期振幅之和的0.5%的共有20个,在这20个中就有9天项和7天项

       NASASABER卫星首次观测到因周期性的高速太阳风而产生的地球上层大气层的呼吸”——一种膨胀和收缩的活动。根据美国最新的卫星观测结果,地球大气层正在有序地扩大和收缩,平均每九天就有一个周期!地球似乎在缓慢地呼吸,地球每天都在波动,在0.50.8米的范围内波动。

   随着太阳的27天的自转周期,这些太阳风通常以9天为周期冲击地球。高速太阳风有时候显示出的是七天的周期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8879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894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822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8222.html

       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有影响的因素有南极半岛海冰(周期性因素)、强潮汐南北震荡(周期性因素)、环太平洋地震带强震(突发性因素)、强潮汐组合和太阳风7-9天周期(周期性因素)。综合叠加结果决定厄尔尼诺指数的升降。

       每年2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小,赤道太平洋海温最暖;9月最大,赤道太平洋海温最冷,南极半岛海冰开关控制秘鲁寒流的强弱。进入10月,南极半岛海冰减少,减弱秘鲁寒流,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环太平洋地震带强震频发导致深海冷水上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78601.html

         太阳风7-9天周期对厄尔尼诺影响在2023年7月最为显著,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1397129

         值得关注的是,8月30日至9月1日最强潮汐组合的作用被太阳风7-9日上升期压制,类似情况8月已经出现多次。8月25日至9月1日厄尔尼诺指数太阳风7-9日周期非常显著。

     太阳风压缩大气层,背光方向形成气尾,向光方向形成臭氧洞(或臭氧稀薄区)。这是大气异常流动的结果。    

       两极臭氧洞首先是自然的产物。极夜和极昼的交替,极涡和低温条件,火山灰向极地的集中,臭氧洞在南北两极的轮换,都是自然规律运作的结果,远非人力所能控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71993.html

       同理,太阳风也压缩了海洋圈,形成背光的海洋尾。

        由于地球自转,除了两极地区外,地球背光的大气尾和海洋尾是绕固体地球由东向西旋转的。太阳风压缩大气圈和海洋圈因为7-9天周期的波动,会显著的影响赤道太平洋的气流和海流,进而控制厄尔尼诺指数变化。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1402732

相关报道

[转载]国际新闻集:2023年7月份是全球最热的一个月

已有 861 次阅读 2023-8-15 10:09 |个人分类:备忘录|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国际新闻集:2023年7月份是全球最热的一个月

原创 缅华网 缅华网 2023-08-14 18:08 发表于缅甸

2023年7月份是全球最热的一个月

缅华网 伊江树报导

据8月10日出版的《缅甸之光》报报导,2023年7月是有史以来全球最热的一个月了,欧洲国家们的有关气象组织机构Agency这么宣布道。刚过去的7月份全球的平均温度为摄氏16.95°C,欧盟国家们有关气候变迁研究机构组织在8月8日这么公布道。

2019年7月份的全球平均气温为摄氏16.63°C,打破了1940年时的最高温度记录,创下新纪录。如今这新纪录在4年之后又被刷新了,2023年7月份的平均温度超过了2019年7月份的平均温度。这当中2023年7月31日这一天的平均温度为最高,这一天全球的平均气温为摄氏17.18°C。

从今年5月中旬开始,全球的海平面温度就异常地升高,欧盟国家的气象组织Agency这么说道。7月31日这一天海平面平均温度达到摄氏20.96°C,该温度比2016年3月最高的海水温度还高。

在过去的7月份,在亚洲、欧洲及美洲大陆上许多国家地区都遭到热浪的凌虐。亚洲的日本、韩国热浪逼人已造成有民众中暑死亡的现象,而加拿大及希腊国家也因气温过高造成山林大火的事件。由于人类的非理智的行为,大量制造释放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是全球性气温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以上是《缅甸之光》转载自中国新华社的一则新闻报导。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692063355&ver=4713&signature=F8XBErMASuErmcPg747KchXwRINkFcXMgI3p0hxR8VWhx6mXHGo1NEgVLVfbE7WjURQak6UNQKc472MjE*ib*1SJOJwB64wLfn7f0-1MRQrFrRLstqbaHDuy574JveZV&new=1

相关博文2023年7月太阳黑子达到本周期最大值145.26

已有 431 次阅读 2023-8-1 11:12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2023年7月太阳黑子达到本周期最大值145.26

                                                                     杨学祥

关键提示

       继2022年12月太阳黑子出现110高值之后,2023年1月太阳黑子再次出现高值133.35,但是2023年2月减少,降为130.64,3月更少,降为108.55。4月最少,跌破100,降为88.33,5月回升为125.77,6月达到最大值140.57,7月达到最大值145.26,连续两月创新高。

       7月太阳黑子峰值加快了厄尔尼诺的发展,是全球高温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利于新冠病毒的生存。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1396747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139673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97110.html

相关图表

2024年2月太阳黑子日平均数.png

图3  2022年12月至2023年7月太阳黑子相对数日平均数(2022年12月太阳黑子异常峰值110,2023年1月出现更高值133.35,2月降为130.64,3月降为108.55,4月降为88.33,5月止跌回升为125.77,6月达到最高值140.57,7月达到最大值145.26。最高纪录保持至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70086.html

https://news.sina.com.cn/c/2023-01-01/doc-imxysqvc2427697.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70131.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7013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70600.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86423.html

:Product: Daily Solar Data            DSD.txt

:Issued: 0225 UT 01 Aug 2023

#

#  Prepared by theU.S.Dept. of Commerce, NOAA, Space  Weather Prediction  Center

#  Please send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to SWPC.Webmaster@noaa.gov

#

#                Last 30 Days Daily Solar Data

#

#                         Sunspot       Stanford GOES15

#           Radio  SESC     Area          Solar  X-Ray  ------ Flares ------

#           Flux  Sunspot  10E-6   New     Mean  Bkgd    X-Ray      Optical

#  Date     10.7cm Number  Hemis. Regions Field  Flux   C  M  X  S  1  2  3

#---------------------------------------------------------------------------

2023 07 01  166    119     1290      3    -999      *   9  1  0 14  0  0  0

2023 07 02  170    126     1350      1    -999      *   8  1  1 17  0  0  0

2023 07 03  173    117     1400      0    -999      *  14  1  0 29  2  0  0

2023 07 04  167    121     1310      1    -999      *   9  1  0  8  0  0  0

2023 07 05  154    101      270      1    -999      *  10  1  0  6  1  0  0

2023 07 06  158    149      980      2    -999      *   7  1  0 14  1  0  0

2023 07 07  161    147      910      2    -999      *   4  1  0 24  0  1  0

2023 07 08  161    167      830      1    -999      *   9  0  0  6  1  0  0

2023 07 09  179    183      950      2    -999      *   8  0  0 22  0  0  0

2023 07 10  191    181     1290      1    -999      *  12  2  0 40  4  1  0

2023 07 11  214    227     1860      2    -999      *   8  6  0 45  0  0  0

2023 07 12  193    219     2140      0    -999      *  10  4  0 24  4  0  0

2023 07 13  203    146     1870      0    -999      *  13  1  0 13  3  1  0

2023 07 14  181    141     1960      2    -999      *  10  1  0 17  1  0  0

2023 07 15  179     96     1690      0    -999      *   7  3  0 17  1  1  0

2023 07 16  184     99     1700      0    -999      *  15  3  0 15  2  1  0

2023 07 17  180    149     1980      3    -999      *  18  2  0 19  0  0  0

2023 07 18  219    142     1850      0    -999      *   9  5  0 14  0  0  0

2023 07 19  189    141     1660      2    -999      *  15  2  0  8  0  0  0

2023 07 20  184    131     1570      0    -999      *   5  0  0  8  0  0  0

2023 07 21  173    121     1500      0    -999      *   2  0  0 11  0  0  0

2023 07 22  174    103     1320      0    -999      *   3  2  0  8  2  1  0

2023 07 23  173    117     1300      1    -999      *   5  0  0 15  2  1  0

2023 07 24  165    141     1145      3    -999      *   8  0  0 28  0  1  0

2023 07 25  169    137     1110      1    -999      *   7  2  0 15  1  1  0

2023 07 26  167    147      955      2    -999      *  10  3  0 14  4  1  0

2023 07 27  165    154     1010      3    -999      *  15  2  0 17  0  0  0

2023 07 28  168    148     1210      1    -999      *   9  1  0 13  0  0  0

2023 07 29  179    147     1140      1    -999      *   6  1  0 16  1  0  0

2023 07 30  174    139     1010      0    -999      *   4  2  0 23  3  0  0

2023 07 31  177    197     1290      2    -999      *   7  1  0 18  1  1  0

ftp://ftp.swpc.noaa.gov/pub/indices/DSD.txt

 202371-31日太阳黑子总数:4503日平均:145.2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97461.html

    2023-2025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和太阳黑子最大值时期,与强潮汐叠加,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暖空气活动(最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3301.html

       2023年7月1-31日为太阳黑子持续时间最长、强度最大的峰值时期 

        7月24-28日太阳黑子峰值加快提升厄尔尼诺指数最显著。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quickforward=1&id=139909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99099.html

结论

      太阳风和太阳黑子7-9天周期增温赤道太平洋表面海水,加快厄尔尼诺的发展,这一发现表明,太阳黑子活动是全球变暖的重要因素,2023年7月全球最暖和2023年全球最热新记录,证实太阳能量参与了全球变暖。应该列入气候模型。

相关论文

[转载]NATURE:气候模型无法解释2023年重大热异常——我们可能正处于未知领域

已有 136 次阅读 2024-4-8 20:07 |个人分类:气候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文章来源:转载

按:自然(Nature)20243月发表了题为“Climate models can’t explain 2023’s huge heat anomaly – we could be in uncharted territory”文章,作者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空间研究所所长Schmidt G先生。此文很有价值,特此记录于此。

Schmidt G, Climate models can’t explain 2023’s huge heat anomaly – we could be in uncharted territory, Nature, 2024. 627(8004): 467-467. 

NATURE:气候模型无法解释2023年重大热异常——我们可能正处于未知领域

Gavin Schmidt

 

When I took over as the director of NASA’s Goddard Institute for Space Studies, I inherited a project that tracks temperature changes since 1880. Using this trove of data, I’ve made climate predictions at the start of every year since 2016. It’s humbling, and a bit worrying, to admit that no year has confounded climate scientists’ predictive capabilities more than 2023 has.

当我接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空间研究所所长时,我继承了一个追踪1880年以来温度变化的项目。利用这些数据宝库,自2016年以来,我每年年初都会进行气候预测。承认没有一年比2023年更让气候科学家的预测能力感到困惑,这让人感到羞愧,也有点担心。

For the past nine months, mean land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have overshot previous records each month by up to 0.2 °C - a huge margin at the planetary scale. A general warming trend is expected because of rising greenhouse-gas emissions, but this sudden heat spike greatly exceeds predictions made by statistical climate models that rely on past observations. Many reasons for this discrepancy have been proposed but, as yet, no combination of them has been able to reconcile our theories with what has happened.

在过去的九个月里,陆地和海面的平均温度每月都比以前的记录高出0.2°C,这在全球尺度上是一个巨大的增幅。由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预计会出现普遍的变暖趋势,但这一突然的高温峰值大大超过了基于过去观测的统计气候模型的预测。造成这种差异的许多原因已经被提出,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将它们结合起来,使我们的理论与所发生的情况相一致。

For a start, prevalent global climate conditions one year ago would have suggested that a spell of record-setting warmth was unlikely. Early last year, the tropical Pacific Ocean was coming out of a three-year period of La Niña, a climate phenomenon associated with the relative cooling of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Pacific Ocean. Drawing on precedents when similar conditions prevailed at the beginning of a year, several climate scientists, including me, put the odds of 2023 turning out to be a record warm year at just one in five.

首先,一年前普遍的全球气候状况表明,不太可能出现创纪录的温暖期。去年年初,热带太平洋刚刚结束为期三年的拉尼娜现象,这是一种与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相对偏低有关的气候现象。根据年初类似情况普遍存在的先例,包括我在内的几位气候科学家认为,2023年扭转成创纪录温暖年份的几率仅为五分之一。

El Niño — the inverse of La Niña — causes the eastern tropical Pacific Ocean to warm up. This weather pattern set in only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year, and the current spell is milder than similar events in 1997–98 and 2015–16.

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相反导致东部热带太平洋变暖。这种天气形态只在去年下半年出现,目前的天气比1997-98年和2015-16年的类似事件要温和。

However, starting last March,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in the North Atlantic Ocean began to shoot up. By June, the extent of sea ice around Antarctica was by far the lowest on record. Compared with the average ice cover between 1981 and 2010, a patch of sea ice roughly the size of Alaska was missing. The observed temperature anomaly has not only been much larger than expected, but also started showing up several months before the onset of El Niño.

然而,从去年3月开始,北大西洋的海面温度开始飙升。到6月,南极洲周围的海冰范围是迄今为止有记录以来最低的。与1981年至2010年的平均冰盖相比,大约相当于阿拉斯加大小的一块海冰消失了。观测到的温度异常不仅比预期的要大得多,而且在厄尔尼诺现象爆发前几个月就开始出现。

So, what might have caused this heat spike? Atmospheric greenhouse-gas levels have continued to rise, but the extra load since 2022 can account for further warming of only about 0.02 °C. Other theories put forward by climate scientists include fallout from the January 2022 Hunga Tonga - Hunga Ha‘apai volcanic eruption in Tonga, which had both cooling effects from aerosols and warming ones from stratospheric water vapour, and the ramping up of solar activity in the run-up to a predicted solar maximum. But these factors explain, at most, a few hundredths of a degree in warming (Schoeberl, M. R. et al. Geophys. Res. Lett. 50, e2023GL104634; 2023). Even after taking all plausible explanations into account, the divergence between expected and observed annual mean temperatures in 2023 remains about 0.2 °C - roughly the gap between the previous and current annual record.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热峰值?大气温室气体水平持续上升,但自2022年以来的额外负荷只能解释进一步变暖约0.02°C的原因。气候科学家提出的其他理论包括20221月汤加Hunga Tonga-Hunga Ha’apai火山喷发的沉降物,该火山喷发既有气溶胶的冷却作用,也有平流层水蒸气的变暖作用,以及在预测的太阳活动高峰之前太阳活动的增加。但这些因素最多只能解释百分之几度的变暖(SchoebelM.R.等人,Geophys.Res.Lett.50e2023GL1046342023)。即使考虑到所有合理的解释,2023年的预期年平均气温和观测年平均气温之间的差异仍约为0.2°C,大致相当于先前与现在的年记录之间的差距。

There is one more factor that could be playing a part. In 2020, new regulations required the shipping industry to use cleaner fuels that reduce sulfur emissions. Sulfur compounds in the atmosphere are reflective and influence several properties of clouds, thereby having an overall cooling effect. Preliminary estimates of the impact of these rules show a negligible effect on global mean temperatures — a change of only a few hundredths of a degree. But reliable assessments of aerosol emissions rely on networks of mostly volunteer-driven efforts, and it could be a year or more before the full data from 2023 are available.

还有一个因素可能在起作用。2020年,一些新规则要求航运业使用更清洁的燃料,以减少硫排放。大气中的硫化合物具有反射性,并影响云的某些特性,从而具有整体冷却效果。对这些规则影响的初步估计表明,对全球平均气温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只有百分之几度的变化。但气溶胶排放的可靠评估依赖于主要由志愿者推动的网络,可能需要一年或更长时间才能获得2023年的完整数据。

This is too long a wait. Better, more nimble data-collection systems are clearly needed. NASA’s PACE mission, which launched in February, is a step in the right direction. In a few months, the satellite should start providing a global assessment of the composition of various aerosol particles in the atmosphere. The data will be invaluable for reducing the substantial aerosol-related uncertainty in climate models. Hindcasts, informed by new data, could also provide insights into last year’s climate events.

这种等待太长了。显然需要更好、更灵活的数据收集系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PACE发射任务于2月发射,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几个月后,该卫星将开始对大气中各种气溶胶颗粒的成分进行全球评估。这些数据对于减少气候模型中与气溶胶相关的大量不确定性将是非常宝贵的。根据新数据,通过反演还可以提供针对上年度气候事件的见解。

But it seems unlikely that aerosol effects provide anything close to a full answer. In general, the 2023 temperature anomaly has come out of the blue, revealing an unprecedented knowledge gap perhaps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about 40 years ago, when satellite data began offering modellers an unparalleled, real-time view of Earth’s climate system. If the anomaly does not stabilize by August — a reasonable expectation based on previous El Niño events — then the world will be in uncharted territory. It could imply that a warming planet is already fundamentally altering how the climate system operates, much sooner than scientists had anticipated. It could also mean that statistical inferences based on past events are less reliable than we thought, adding more uncertainty to seasonal predictions of droughts and rainfall patterns.

但气溶胶效应似乎不太可能提供任何接近完整答案的东西。总的来说,2023年的温度异常突然出现,揭示了前所未有的知识差距,这可能是自大约40年前以来的第一次,当时卫星数据开始为建模者提供无与伦比的地球气候系统实时视图。如果异常现象在8月前不能稳定下来这是基于之前厄尔尼诺事件的合理预期那么世界将处于未知领域。这可能意味着,地球变暖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气候系统的运行方式,比科学家预期的要快得多。这也可能意味着,基于过去事件的统计推断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可靠,给干旱和降雨模式的季节性预测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Much of the world’s climate is driven by intricate, long-distance links — known as teleconnections — fuelled by sea and atmospheric currents. If their behaviour is in flux or markedly diverging from previous observations, we need to know about such changes in real time. We need answers for why 2023 turned out to be the warmest year in possibly the past 100,000 years. And we need them quickly.

世界气候的大部分是由复杂的远距离联系驱动的,这种联系被称为遥相关,由洋流和大气流推动。如果它们的行为与之前的观察结果不一致或明显不同,我们需要实时了解这些变化。我们需要答案来解释为什么2023年可能是过去10万年中最热的一年。我们很快就需要它们。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693-142877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428960.html

最热4月!全球连续11个月打破同月高温纪录

2024年05月10日 07:35 澎湃新闻

举报缩小字体放大字体收藏微博微信110

  来源:中国科学报

4月,在孟加拉国达卡,一辆卡车在道路上喷水降温。图片来源:MUNIR UZ ZAMAN4月,在孟加拉国达卡,一辆卡车在道路上喷水降温。图片来源:MUNIR UZ ZAMAN

  根据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的数据,上个月的全球气温是4月有记录以来最高的,这也是连续第11个月创下全球同月高温纪录。

  2024年4月,全球地表平均气温为15.03摄氏度,比2016年4月创下的纪录高出0.14摄氏度。这意味着2024年4月的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的基准——1850年至1900年同期温度高出1.6摄氏度。

  此外,过去12个月的全球平均气温也是有记录以来最高的,比1850年至1900年的平均值高出1.6摄氏度。

  作为2015年《巴黎协定》的一部分,各国承诺努力将全球变暖控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5摄氏度的范围内。气候科学家认为,除非平均气温长期超过1.5摄氏度,否则并不意味着这一极限被打破,但这很可能在2030年发生。

  毫无疑问,全球气温的长期上升是由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的。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期间,温暖的海水扩散到太平洋并向大气中释放热量,这也是导致最近几个月气温破纪录的原因之一。2016年出现了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当时便创下了4月的最热纪录。

  拉尼娜现象很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形成并发展。这意味着冷水会扩散到大西洋,并冷却地表空气,使全球地表温度暂时下降。

  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的Carlo Buontempo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厄尔尼诺现象在今年年初达到顶峰。尽管与厄尔尼诺现象等自然循环相关的温度变化时有发生,但由于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海洋和大气中的额外热量将继续推动全球气温创下新纪录。https://news.sina.com.cn/c/2024-05-10/doc-inausvct5650482.shtml?cre=tianyi&mod=pchp&loc=29&r=0&rfunc=65&tj=cxvertical_pc_hp&tr=1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433584.htm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杨学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143364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