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日本沉没进行时:日本南海海沟隐藏巨型结构,恐将引发超级地震?

已有 2379 次阅读 2022-2-22 15:55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日本沉没进行时:日本南海海沟隐藏巨型结构恐将引发超级地震?

 

       我们在2006年指出,近期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揭示了冷气候、台风、强潮汐、禽流感世界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规律和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印尼地震海啸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2623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30977.html

       早在20109月我就指出,30年内日本将是自然灾害的受援国。继2004年年1226日那场发生在印度洋海域夺去了近30万条生命的海啸及其地震事件之后,2005830横扫美国南部的卡特里娜飓风又造成了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异常惨重的人员伤亡。日本可能是下一个遭受自然灾害重创的国家。

       最新研究结果和最近的一系列地震均表明,富士山在休眠300年之后即将再度进入活跃期。富士山从1907年喷火以后一直平静。20015月日本气象厅宣布,已有减少火山地震活动倾向的富士山在2001年的4月份再度发生了123次低频率地震,虽然没有喷火,但已表现出地壳变动的异常火山现象。现在,日本全国上下都在防东海大地震,东海大地震震级在8级以上,震中多在富士山坐落的静冈县,周期为150年,现在已进入随时可能发生的时期[2]。在200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一项最新研究表明,2000-2030年全球将进入新一轮强震爆发时期[3-5],日本强震可能在此期间爆发。

       日本遇到百年来最严重的强震威胁,其应对措施不仅仅在于防灾技术,而且在于友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与亚洲近邻的关系。

       2011311,发生在日本的9级地震和海啸使无数城镇和村庄被夷为平地。15391人被夺去了生命,8171人失踪,成千上万人被迫离开家园。灾情发生后,联合国系统各机构立即采取行动,为灾区人民,特别是妇女与儿童提供紧急救援。两年过去了,联合国依然坚守灾区,为重建提供帮助。日本灾害预测得到证实,并存在继续发生的危险。

       我在2012830指出,20041226印尼苏门答腊9.1级地震表明印度大陆向北挤压亚洲大陆进入高潮,欧亚地震带处于活跃期。

       2011311日本9级地震表明太平洋地壳挤压亚洲东部增强,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是北半球强震开始的信号。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38.5级以上地震(2012411印尼苏门答腊发生8.6级地震,2004年以来共发生48.5级以上地震);阿拉斯加半岛在195719641965年也发生了3次强震(见表1)。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82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738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4731.html

       我在200861指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见网址)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此后发生的8.5级以上地震有:

       2010214智利8.8级地震;

       2011311日本9级地震;

       2012411印尼苏门答腊8.6级地震。

       南美太平洋沿海(智利)、日本、印尼苏门答腊的大震都应验发生了,只有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美国的西海岸还在蠢蠢欲动: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3-05-24 13:44 在鄂霍次克海(在堪察加半岛西部沿海)(北纬54.9,东经153.3)发生8.2级地震,震源深度600.0公里。

       中新社旧金山830电当地时间830上午,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发生7级地震,之后再发生数次4.7级至5.4级余震,美国地质勘查局称未引起海啸。

       下一次8.5级以上地震在哪里?

       如果本规律正确,最大的可能性是在美国和日本,日本将有连续大震发生的可能。俄罗斯为第三位。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6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14688.html

http://wap.sciencenet.cn/blog-2277-1133692.html?mobile=1

        日本灾难进行时,难道预测成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39067.html

       2006年时在南海海沟的俯冲带内发现了一个叫做“熊野冥王岩”巨型地质结构,位于菲律宾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日本边缘下方的位置,自发现以来,科学家一直在评估这个地质结构对日本板块的影响。经过长时间的分析研究,科学家认为这个不寻常的地质结构正在向两侧转移,而转移的地点正是此前发生大地震的震中。因此,科学家认为,受到“熊野冥王岩”巨型地质结构的影响,其两侧发生地震的概率正在不断增加。 

       日本方面曾做出预测,未来30年,南海海沟发生8级到9级大地震的概率高达70%。更为严重的是,有关资料显示,日本南海海沟下发现了巨型地质结构,这很可能导致日本迎来“超级大地震”。

       日本富士火山超级喷发与超级地震同行

       历史纪录表明,中世纪暖期和15-17世纪小冰期是中国长白山火山和日本富士火山超级喷发的动力。2023-2032年次小冰期、2034-2300年全球变暖高峰和3107-3452年小冰期高峰是日本富士山火山和中国长白山火山频发的危险期。2032-2034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年,有利于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重要动力。

        日本教授称近10年长白山火山喷发概率99%,比富士山更可怕,言过其实,过于夸张。中国地大物博,有抗击火山灾害的广泛空间,而日本是四面临海的孤岛,面临的困境非一国能力所能承受。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132386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26433.html

           


相关报道


“日本沉没”恐成真?科学家又一重大发现,“超级地震”或将来临

2022-02-22 10:17:47 长风历史


       近年来,世界各地接连发生自然灾害,自汤加火山大规模喷发后,不少国家又多次发生地震,其中就包括日本。据有关数据统计,富士山喷火口在短时间内增长近6倍,引起民众恐慌,关于日本即将“沉没”的言论也在全世界传开。如今,科学家又有一个重大发现,“超级地震”或将来临,“日本沉没”恐成真。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由于地处太平洋地震带上,导致国内常年发生地震海啸。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民众从小就接受防震教育,对于他们来说,地震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但此次,富士山出现异象,日本面临沉没危机,却让不少民众人心惶惶。此前,曾有日本学者认为,如果再发生9级以上地震,日本很可能会彻底沉没。

       据有关媒体报道,不久前日本多地发生高强度地震,震源位于南海海沟大地震预测的区域内。由于地震发生在板块内部,日本气象厅在分析后认为,不排除是受到南海海沟地震的影响。对此,日本方面曾做出预测,未来30年,南海海沟发生8级到9级大地震的概率高达70%。更严重的是,有关资料显示,日本南海海沟下发现了巨型地质结构,这很可能导致日本迎来“超级大地震”。


据了解,早在2006年,科学家就发现了这个巨型地质结构,经过长时间的分析研究,科学家认为这个不寻常的地质结构正在向两侧转移,而转移的地点正是此前发生大地震的震中。因此,科学家认为,受到“熊野冥王岩”巨型地质结构的影响,其两侧发生地震的概率正在不断增加。


此外,科学家还表示,尽管日本发生高强度地震的几率很大,并且很可能上演一场“超级地震”,但关于日本沉没的言论还有待考证。此次,科学家发现的巨型地质结构,为日本“超级地震”的发生增加了更多可能性。对此,科学家向我们发出警告,一旦日本爆发大规模地震,很可能威胁到周边国家的安全,各国必须提高警惕早做准备。

https://news.jxcn.cn/p/20220222/34741979.html?m=aee15d25f4f5af9993bd9419cbc611b4


日本南海海沟隐藏巨型结构,规模120千米,恐将引发超级地震?

202202/0916:46

企鹅号




汤加火山喷发后日本火山喷发一直不断,特别是韩国媒体披露的富士山喷火口数量增加6倍的新闻让大家实在有些恐慌,鹿儿岛樱岛火山与诹访之濑岛火山频繁喷发,更是让气氛更加紧张。而一份最新研究资料显示,日本南海海沟下发现的一个“熊野冥王岩”的巨型地质结构,恐将成为引发日本超级地震,而这个结构早在2006年就被发现了!

“熊野冥王岩”:日本未来超级地震的根源?

一篇发表在《Nature Geoscience》(自然地球科学)上的论文:“Upper-plate controls on subduction zone geometry, hydration and earthquake behaviour”(上板块对俯冲带几何形状、水化和地震行为的控制)揭露了一个惊人的答案:

2006年时在南海海沟的俯冲带内发现了一个叫做“熊野冥王岩”巨型地质结构,位于菲律宾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日本边缘下方的位置,自发现以来,科学家一直在评估这个地质结构对日本板块的影响。

熊野冥王岩所在位置,红点处,位于和歌山县南部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员通过“LoneStar5”超级计算机,对2006年取得的地质结构进行了大量分析与重新建模,取得了这个巨型结构的三维图像,发现这个结构的直径约为43-78英里(70~126千米),位于地下3-12英里(5-20千米)处。

同时研究小组还发现,这个巨型地质结构正将构造能量转移至两侧,而这些地区正是几次大地震的震中,比如1944年和1946年,“熊野冥王岩”的两侧就发生过里氏8级以上的地震:

1944年12月7日:东南海地震,震中纪伊半岛外海,震级里氏8.1级,引起了大海啸,死亡人数:1223人

1946年12月21日:南海地震,震中纪伊半岛外海,震级里氏8.1级,引起了大海啸,死亡人数:1362人

日本海洋地球科学与技术机构的地球物理学家 Shuichi Kodaira称:

我们无法准确预测未来地震的时间、地点或规模,但通过将我们的模型与监测数据相结合,我们可以开始估计近期可能发生大地震的概率。

这将为日本公众为下一次地震做准备提供非常重要的数据。

建模数据来自日本大量地震记录,以及采集数千个地震台网的数据有生成组合了一个南开俯冲带的高清模型,模型显示地壳在“熊野冥王岩”的重量下发生弯曲,并在其上方略微隆起,这不仅改变了巨型地质结构附近地壳的形状,并且还会使俯冲带中改变地下水的路径,所谓液体到达上地幔创造了一条新的路径。

据研究人员称,这也将改变可能引发地震的概率,综合因素之下,“熊野冥王岩”两侧引发地震的概率正在快速增加。

为何日本那么多地震?未来三十年大地震概率70%!

无疑这个“熊野冥王岩”实在有点吓人,而对日本地震的评估更吓人,日本多个机构都评估出未来30年内日本大地震的概率高达70%,所以大家的疑问就有一个了,为何日本会有那么多地震?

板块结合与俯冲带:日本地震与火山的主要原因

日本的地质情况非常复杂,东部是太平洋板块,北部是北美板块和欧亚板块,南部则是菲律宾板块,基本就是各个板块的结合部位,大致如下图:

其各个板块的动向则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形成了千岛海沟、日本海沟;太平洋板块向菲律宾板块俯冲,形成了伊豆小笠原海沟,而菲律宾板块又像欧亚板块俯冲,形成了南海海沟:

当然不要忘记了,日本本州岛南部还有一条中央构造线,从鹿儿岛中部一直延伸到富士山脚下,与南海海沟上陆到北部横穿日本北部,富士山就在这条线附近。

日本的地震和火山带基本就是沿着海沟以及中央构造线与板块边缘分布的,据日本气象厅统计,日本国内的活火山总共有111座:

日本的直下型地震、海沟型地震,火山型地震等等,历史上发生过的地震标记在地图上又是密密麻麻的点:

日本与周边大地震震中分布图。红:M7以上、紫:M6以上和最大烈度6以上

这还是震级比较高的分布而已,6级以内的还没有标注,估计复仇者联盟见了日本都要摇头,这地质情况太复杂了,怎么拯救啊?

日本内阁府专家会议曾在2020年发布了日本海沟、千岛海沟所在的东北地区北部海域、北海道海域未来发生地震的概率,其中根室海域的M7.8~M8.5震级的概率达到了70%,规模与3·11东日本大地震同等,预计有的地区会发生30米高的海啸。

而日本各大机构对全日本地震预测,其南海海沟地震概率最高,M8~9级,其大地震概率在70~80%左右,这个概率之高令人咋舌。

日本沉没:兆岩与“熊野冥王岩”

假如看过2006版《日本沉没》电影的朋友一定知道,剧中有一个日本加速沉没的元凶:在俯冲带下方形成了一个尾大不掉的“兆岩”,这块“兆岩”将拖动太平洋板块快速向地幔俯冲,从而将日本大陆带向地幔深处。

现实中日本板块并不会被“带入沟里”,反而会有少许隆起,这一点都不奇怪,就像喜马拉雅山隆起一样,不过日本却不会变成喜马拉雅山,而是形成了“尾大不掉”的“熊野冥王岩”,而结果也将导致两侧地震增加,当然无论是哪种都不是什么好事。

https://new.qq.com/rain/a/20220209A07D6900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1326518.html

上一篇:南极洲巴勒尼群岛发生6.4级地震:关注2022年2月23-27日潮汐组合
下一篇:阿根廷发生6.0级地震:关注2022年2月23-27日潮汐组合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2 周少祥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8: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