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美加州高温持续、山火蔓延 :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已有 1681 次阅读 2020-8-19 18:26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高温干旱, 山火频发, 地下能量, 旱震理论

高温持续、山火蔓延 美加州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2020-08-19 15:13

中新网8月19日电综合外媒报道,当地时间18日,美国加州州长纽瑟姆宣布,加州进入紧急状态,以应对该州的极端炎热天气与多地持续蔓延的山火。

据报道,加州林业与消防机构的官员分析显示,加州有超过30场野火燃烧,包括近两天开始的近10场野火。官员们称,由于电力短缺,18日下午和晚上可能会有更多的轮流断电情况出现。

加州州长办公室在新闻稿中说,该州本周已从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获得援助,以应对蒙特雷郡等地大火。

纽瑟姆称:“我们正在部署所有可用资源,以确保社区安全。加利福尼亚州及其联邦和地方合作伙伴正在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并在持续危险的天气情况下保持警惕。”

报道称,由于太平洋热带风暴引发的气温过高和雷暴天气,导致多处山火爆发并不断扩散。

负责山火扑救的理查德·科多瓦上尉说,许多严重的火灾是由雷击引起的,雷击点燃了干草和灌木丛。蒙特雷郡的大火已经延烧超过4000英亩,仅10%被扑灭,圣马特奥和圣克鲁斯郡的大火已烧了1000英亩,但仍未得控制,严重威胁当地居民安全。

另外,加州许多地方气温超过37摄氏度。当地时间16日,莫哈韦沙漠死亡谷的气温更是飙升至54.4摄氏度,创下了至少一个世纪以来的全球最高温纪录。

美国国家气象局专家布莱恩·加西亚表示,目前加利福尼亚州多地的极端高温、雷暴天气和野火的结合是“非常罕见的历史性事件”。

https://www.sohu.com/a/413881512_162758


       2012年2月20日我们在《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中指出,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极端灾害集中美国绝非偶然:巨大能量在地下蠢蠢欲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3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3年过去了,美国加州干旱持续发展,大震不发,干旱不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92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7825.html

      综合分析表明,美国西海岸地下的甲烷高压气体是干旱、高温、龙卷风、暴雨、山火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是大震发生的明显前兆。四川汶川地震是前车之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0481.html

    请注意监测加州的天然气地表和地下浓度异常。它是大震发生的最可靠前兆。

    杜乐天认为,山火可能源自地下排气,加州山火拉响了灾害警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2650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2666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565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594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6029.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1247023.html

上一篇:欧日疫情二次爆发概率上升:关注太阳黑子谷值
下一篇:8月19日太阳黑子监测和新冠疫情发展: 连续三天美国和巴西疫情减轻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8: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