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科学争论:近万年来,全球是在变暖,还是在变冷?

已有 3627 次阅读 2018-11-12 14:23 |个人分类:学术争论|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全球变暖, 气候变冷, 气候观测, 气候模型

近万年来,全球是在变暖,还是在变冷?

Steed 发表于  2014-08-22 18:43

工业革命前的10000年里,地球的全球气温是不断升高,还是有所降低?这还真是个问题。图片来源:wallgang.com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最近要求,在他们的年度报告中绘制一幅图表,以显示全球气温在过去10000年间的变化趋势。据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官方网站报道,该校气候研究中心教授刘征宇听到这个消息时的第一反应是——这下可麻烦了。

刘征宇和他的学生、同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朱江,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其他一些科学家合作,一直在利用物理学模型来模拟气候变化。8月11日,他们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描述了他们所用的3种气候模式得出了一致的趋势:在所谓的全新世(Holocene),也就是我们当前所处的地质年代,全球气温一直在上升。

然而,这一结论与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肖恩·马考特(Shaun Marcott)2013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另外一项研究相矛盾。那项研究调查了其他科学家从全球73处地点采集的冰芯及浮游生物沉积物等样本,收集了从中分析得出的温度数据。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全球从大约7000年前开始进入了一段降温期,直到工业革命人类开始大规模影响气候变化。

“研究气候变化最主要的手段有两种:一是对气候变量,比如温度,进行直接或者间接的观测;二就是利用全球气候模式,对气候变量进行数值模拟。”朱江在接受果壳网采访时说,“我们的研究团队首次系统地提出,这两种手段对全新世全球温度变化趋势得出的结论截然相反:气候代用资料表明全球平均温度降低了约0.5℃;气候模式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了约0.5℃。”

“现在,我们遇到了一个顽固的矛盾,”在校方发布的新闻稿中,刘征宇表示,“观测数据显示全球在变冷。物理模型却显示全球在升温。”

这些科学家把这个问题称为“全新世温度变化之谜”(the Holocene temperature conundrum),这也是他们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的那篇论文的标题。

气候代用资料

“全球气温的可靠测量始于1856 年,而高覆盖的卫星观测仅始于1978年。”朱江对果壳网解释说,“对于更早的温度变化,我们只能利用一些环境记录来反演,比如树木年轮(tree ring),冰芯(ice core)和珊瑚(coral)中的稀有同位素,海洋沉积物中浮游性有孔虫(Planktonic foraminiferal)外壳的钙镁比值,以及海洋沉积物中长链烯酮(Alkenone)的不饱和度等等。这些资料称为‘代用资料’,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利用它们间接推测出温度变化的趋势。”

“不难想象,气候代用资料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朱江表示,“以浮游性有孔虫外壳的钙镁比值为例,这个比值常被用来反演海表温度。实际上,钙镁比值除了和有孔虫生长时的环境海水温度密切相关,还与海水盐度以及碳酸离子浓度有关。此外,我们反演出的海水温度,更多地代表了浮游性有孔虫生长季节的海水温度,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年平均温度。”

在2013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那项研究中,马考特等人调查了其他科学家从全球73处地点采集的冰芯、浮游生物沉积物等样本,并收集了从中分析得出的数据。但是,他们收集的数据有时候相互矛盾,特别是在北半球。

由于解释这些代用资料非常复杂,刘征宇及其同事相信,它们或许无法恰当地提供一个全局图景。举例来说,从夏季沉积的岩芯中采集的生物样本,与同一个地点在冬季沉积的岩芯中采集的样本,或许就会存在差异。这是去年那项研究的作者都承认的一个局限性。

蓝色为气候代用资料表示的温度变化(Marcott et al., 2013 and Shakun et al., 2012)。黑色和黄色为气候模式模拟的温度变化(平均方式略有不同)。红色表示考虑气候代用资料可能的季节偏差订正后所得到的全球平均温度。摘自Liu et al., 2014.

气候模式

“全球气候模式是用来模拟大气、海洋、陆地和海冰,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朱江继续解释说,“气候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气候和古气候变化研究,也被大量用于预测将来的气候情景,尤其是考虑到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即将达到过去几百万年来从未有过的高值。”

朱江对果壳网说:“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使用了3个来自不同研究中心的气候模式,分别模拟了全新世的气候变化。”这些模拟考虑了诸多影响气候的因素,包括地球上接受的阳光强度,全球温室气体的浓度,冰盖的覆盖率以及融水的变化等等。每个模型都显示,过去10000年来全球在变暖。

刘征宇也在校方发布的新闻稿中表示,过去的10000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在20世纪之前升高了20 ppm(1 ppm为百万分之一),末次冰盛期(Last Glacial Maximum)的大规模冰盖也一直在消融。这些物理变化暗示,全球年平均温度应该是在持续升高——虽然地球上某些局部地区经历过降温,比如16世纪和19世纪之间欧洲经历的小冰期(Little Ice Age)。

按照刘征宇及其同事目前的认识,他们不相信过去10000年间有任何物理量能够强大到足以逆转上述气候变暖的趋势。他们在研究中所用的气候模式也显示,这是不可能的。

套用刘征宇在新闻稿中的话来说,“基本物理定律说温度会上升,那就必定会变暖。”

当然,气候模式也存在一些已知的不足,比如模型中没有考虑火山活动的影响,而火山喷发可能导致降温。不过这些研究者指出,没有证据表明全新世发生过剧烈的火山活动。此外,模型也没有考虑尘埃和植被的影响,它们也都可能导致降温。

归根到底,过去10000年来,全球是在升温还是在降温?换句话问,到底谁说得对呢?刘征宇说:“或许,我们全都不完全正确。部分问题可能出在数据上,因为2013年那项研究中有些数据本身就相互矛盾。也有可能部分问题出在模型上,因为模型没有考虑所有的物理机制。”

不过,朱江特别强调,他们的这一研究结果,跟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并无冲突。“我们采用的3个模式都能较好地模拟出过去100多年的全球增暖,增暖幅值和全球气温的直接观测大致相当。而且,模式研究都表明,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如今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古气候模拟结果和代用资料的矛盾,不能简单地用来否定气候模式对当今气候的模拟能力。”朱江说,“因为一方面,古气候代用资料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能用来作为评估古气候模拟的绝对标准。另一方面,我们对于当今气候强迫量的认识完备性,也要远超对古气候强迫量的了解。”

气候科学家计划在今年秋天召开会议,共同探讨全新世的这一温度变化之谜。(编辑:Calo)

参考文献:

  1. Liu, Z., J. Zhu, Y. Rosenthal, X. Zhang, B. L. Otto-Bliesner, A. Timmermann, R. S. Smith, G. Lohmann, W. Zheng, and O. Elison Timm (2014), The Holocene temperature conundrum,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In press, doi:10.1073/pnas.1407229111.

  2. Marcott, S. A., J. D. Shakun, P. U. Clark, and A. C. Mix (2013), A Re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and Global Temperature for the Past 11,300 Years, Science, 339(6124), 1198-1201, doi:10.1126/science.1228026.

https://www.guokr.com/article/439045/


需要历史记录来证实:全球变暖留给人类只剩12年?

来源:科学网2018.10.11

我要分享

需要历史记录来证实:全球变暖留给人类只剩12年?

杨学祥


关键提示:2018年10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重磅警告:全球升温幅度需控制在1.5摄氏度,否则地球在2030年之后会迎来毁灭性气候。简单来说,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短短12年了。

不过,这一结论只是模型计算的结果,缺乏历史证据。

      1991年美国环保局专家Titus指出:“冰期中全球温度比现在低3~5oC,海面比现在低100m。末次间冰期较今高1~2oC,海面高5~7m。而下一个世纪本行星可能要变暖5oC,比最近200万年来的任何时候都要温暖,海平面上升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

      历史证据表明,末次间冰期较今高1~2,海面高5~7m。当时并没有出现人类生存危机。因此,“全球升温幅度需控制在1.5摄氏度,否则地球在2030年之后会迎来毁灭性气候”的结论违背历史纪录,其真实性值得怀疑和认真地研究。


相关报道:


全球变暖的极限:近千年海平面上升不会超过6米

杨学祥,杨冬红



      二十五年前美国环保局专家Titus指出:“冰期中全球温度比现在低3~5oC,比最近200万年来的任何时候都要温暖,海平面上升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

Wu和Peltier(1983)估计北半球劳仑泰德冰盖和斯堪的纳维亚的冰盖于18000年前开始融化,快速融化始于1350年前到7000年前,7000-5000年前间的冰川融化速度减少。Jaritz和Ruder(1977)绘出莫桑比克全新世海面变化曲线,10000-8000年前期间海面以每百年2.65米的速率快速上升,8000-6000年前期间海面上升速率明显减慢,为每百年0.47米。6000年前海面达到最高点,高出现代海面2.5米。此后海面缓慢下降至现代海面位置。


图1 鹿回头地区全新世海平面变化曲线

全球变暖留给人类只剩12年 90后五险一金白交了?


世界都要没了。。。。。。

就在昨天,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甩出一记重磅警告:

全球升温幅度需控制在1.5摄氏度,否则地球在2030年之后会迎来毁灭性气候。

简单来说,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短短12年了。

12年?网友们炸开了锅。

“这已经说得够清楚了,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不是我们了结气候变暖就是我们自己先被了结了”

“哪怕是涨1.5摄氏度对我们的下一代来说也真是够残忍的。”

“想想我们下一代之后得忍受什么样的高温天,还不赶紧着想想办法?”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要说到今年的夏天,北半球就没有消停过。

先是北极圈内出现罕见高温,气温一度超过30℃。冰川崩裂,积雪消融,无家可归的北极熊不得不跋涉更远的距离去寻找食物。

一位摄影师在位于北极圈内的加拿大巴芬岛上捕捉到了令人唏嘘不已的画面:

饿得瘦骨嶙峋的北极熊拖着沉重的脚步,跋山涉水寻找食物,最后只能从一个汽油桶中扒出来一点点残渣来填饱肚子。

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种种极地气候的极端变化,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殃及到了北半球其他地方,一发不可收拾。

首先,最明显的就是极端高温:

北欧城市瑞典创下百年纪录的高温,引发森林火灾。

英国部分地区今夏持续高温干旱,创下50年以来最干旱夏天的纪录

气温升高也引发了全球范围的极端天气。

美国加州山火肆虐。新的IPCC报告认为,如果气候不能得到控制,这种野火将越来越频繁。

飓风弗洛伦斯在今年夏天肆虐美国,导致620万人眼看着自己家被飓风吞噬,无奈被迫撤离家园。

超强台风登陆日本,大阪出现57年来最强风力——15级大风,全城陷入瘫痪。

随之而来的暴雨使得汽车像饺子一样泡在水里,飞机场瞬间变码头。

小汽车在风中表演漂移特技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的IPCC报告和2015年设定的《巴黎协定》不同的是,IPCC将气温升幅调整至1.5摄氏度,而非《巴黎协定》提出的2摄氏度。

区区0.5摄氏度的差距似乎无关痛痒?实际上一点点的温差对于地球的打击都是致命的。

打个比方吧:

如果温度多上升0.5摄氏度,北冰洋夏季无冰的可能性陡增10倍,海平面将多上升10cm,99%以上的珊瑚将消失殆尽。

不断濒临灭绝的生物,消失的天然景观,被淹没的海边城市。。。。。。

试问,我们到底还能留住些什么呢?

然而更糟的是,根据CNN报道,这1.5摄氏度的升温额度,已经被用掉了三分之二。

新报告表明:全球气温升高有望在2040年左右突破1.5度大关。

要避免“世界末日”的到来,只有在2030年前,将导致气候变化的主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到2010年45%左右的水平。而这显然会触动很多国家和行业的利益。


作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就在今年6月1日国际儿童节这天,给地球以及人类的未来送上了一份惊天“大礼”:美国正式退出《巴黎协定》!

*科普时间:什么是《巴黎协定》?

《巴黎协定》于2015年签署,2016年获美国及194个缔约国确认并于2016年11月正式生效。根据协定,各方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以帮助它们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美国总统特朗普称:“巴黎协定将使美国损失利益,并让其它国家如中国及印度获益。。。。。。这是将美国利益转给其它国家的协定,使美国处于不利竞争地位。这样的事情,只要我在位一天,就不容许它的发生,对不起了。

同时,特朗普还提出停止向一些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项目拨款,并大幅削减美国环保局的预算。

特朗普等美国国内一部分人始终认为“气候变暖危机其实就是一场骗局,一场想要美国掏钱的骗局”。他们认为减少排放会损害美国经济发展,削弱美国的竞争力。

然而,自诩是食物链顶端的我们,似乎忘记了自己并非地球的主人。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在接受采访时就说过:

经常看到有人说“我们人类要拯救地球”,但地球并不需要人类去拯救!

地球已有44~46亿岁,经历过很多不同的时期。但无论是哪个时期,无论地球曾经遭受过何等巨大灾难,无论是否有人类存在,地球都是地球。

所以,当有一天人类把地球的资源耗尽,把地球变得很热,海平面升高百米,即使人类会像恐龙一样消亡,地球还是地球。

今天,我们需要拯救的不是地球,恰恰正是我们人类自己。

现在,IPCC这份报告向全球发出了一个清晰的警告:

拯救人类,我们还剩12年。

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KEtrgpt

http://wap.sciencenet.cn/blog-2277-1140276.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1145854.html

上一篇:北大西洋发生6.3级地震 关注11月潮汐组合
下一篇:北疆有中雪乌鲁木齐今明降温15℃ :12-15日潮汐组合受寒潮压制
收藏 IP: 221.9.97.*| 热度|

1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1: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