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专家预测日本千叶县等地将有大地震发生 最近两三年要加强防范

已有 2319 次阅读 2018-9-12 11:13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日本大震, 月亮赤纬角周期, 拉马德雷冷位相, 潮汐形变, 地球自转

专家预测日本千叶县等地将有大地震发生 最近两三年要加强防范

                                杨学祥

 

日本首都圈需要注意了!专家预测千叶县等地将有大地震发生

2018091209:51  来源:环球网

  据日本zakzak新闻网报道,日本地震专家认为,96发生在北海道胆振地区震度为7的地震与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同源,前者是后者地震的连锁反应,由于2011年地震中发生移动的地质板块北侧继续移动,造成本次北海道地震发生。专家还表示,近期位于该板块南端的千叶县和茨城县附近,可能还有同样的大地震发生。

  2011311在日本东北地区太平洋海域发生的强烈地震,是由于太平洋板块向下移动嵌入北美板块所致。日本立命馆大学教授高桥学认为,由于2011年地震后,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板块仍处于相互挤压状态,地质板块仍然存在继续移动和破裂的可能,而这两个板块相互挤压的区域,北端位于北海道襟裳岬至函馆市周边一带,南端位于千叶县犬吠埼周边地区。高桥还表示,由于此前受挤压板块的南端没有发生移动,因此今后在这一地区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较高,而位于板块南端的千叶县属于东京首都圈,人口密度高,一旦发生地震,将造成巨大损失。

  日本近代以来也发生过类似的连锁地震,如1896年日本本州岛北部三陆地区发生过里氏8.2级大地震,37年后的1933年,三陆再次发生里氏8.1级强震。当时由于地震引发了大海啸,30的巨浪袭击海岸,造成3000多人丧生。高桥认为,相隔37年的连锁地震算是个特例,一般来说最长的时间间隔大约在8-9年左右,而目前距离2011年日本311地震已过去7年有余。所以,高桥提醒日本民众,最近两三年尤其要防范大地震发生,要时刻保持警惕意识。(实习编译:杨丽娟 审稿:马丽)

(责编:谷妍、邓楠)

http://sn.people.com.cn/n2/2018/0912/c378286-32045519.html

 

地球自转变化是日本地震高发的原因:日本地震高发期是几月?

已有 482 次阅读 2018-9-7 10:50

地球自转变化是日本地震高发的原因:日本地震高发期是几月?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日本大地震的季节性特征是非常明显的,集中发生在3月、6月、8-9月、12月附近(见表1-2)。3月和9月发生春分和秋分节气,太阳在赤道面,太阳潮使地球扁率变为最大,地球自转变慢;6月发生夏至节气,12月发生冬至节气,太阳分别在南北回归线,太阳潮使地球扁率变为最小,地球自转变快;潮汐地球形变和自转速度变化激发日本的大震发生。

理论计算和实测数据表明,每年49-7281118-123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125-47730-116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10, 11]。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和地震活动,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地球各圈层潮汐形变的规模不相同,大气圈的起伏约为460m,海洋圈的起伏大约为60cm,固体地球的起伏约为20cm,比例为240031。当日食在赤道,日月大潮在赤道处形成最大潮汐高潮区,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扁率变大,自转变慢。

 

1 1854-2011年日本8级地震月份分布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次数

0

0

3

0

1

3

0

3

2

1

1

3

 

2 1854-2011年日本8级地震与厄尔尼诺事件的时间对比

 

序号年月日地震地点          震级    厄尔尼诺时间拉尼娜时间

1.1854.12.23,农历十一月初四,日本东海南海道各8.4; 1854

2.1891.10.28,农历九月二十六,日本浓尾8.4; #1891:

3.1896.6.15,农历五月初五,日本三陆8.6;#1896.~1897,

4.1896.6.17,农历五月初七,日本本州东部8;#1896.~1897,

5. 1897.8.5,农历七月初八,日本仙台8.1;#1896.~1897,

6. 1901.8.9,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本本州东北远海8.2; #1899:~#1900

7.1911.6.15,农历五月十九,琉球群岛8.2; #1911:~#1912.

8. 1923.9.1,农历七月二十一,日本关东地区8.2; 1923

9. 1933.3.2,农历二月初七,日本三陆8.3; 1932

10.1944.12.7,农历十月二十二,日本东南海8.1; #1944

11.1946.12.20,农历十一月初三,日本南海8.4; 1946

12.1952.3.4,农历二月初九,日本十胜近海8.1; 1951, 1953

13.1953.11.25,农历十月初九,日本本州东南远海8; 1953

14.1968.5.16,农历四月二十,日本青森县8.1; 1968~#1969

15.1969.8.11,农历六月二十九,日本北海道以东7.8*;1968~#1969

16.1993.8.8,农历六月二十一,关岛8.1; 1992-19931993-1994

17.2003.9.26,农历九月初一,日本北海道8.2; 2002-2003

18.2011.3.11,农历二月初七,日本宫城外海8.8级。2009-20102010-2011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325671.shtml

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时间是后加的,数据来自张家诚。

张家诚. 再见, 厄尔尼诺.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0361.html

 

日本下一次特大地震发生在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的概率很大,与印尼苏门答腊特大地震集中发生在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的情况互补,与印尼苏门答腊处于赤道,日本处于北纬35度线的地理位置有关,它们的潮汐形变应力正好相反。

日本下一次特大地震后的调整发生在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的概率很大,近30年日本大地震非常频繁。

日本下一次特大地震发生在3月和9月的概率最大,其次是12月或6月附近。

2011311日本9级地震天文条件:2011313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3.82247度,同日为日月小潮(上弦),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弱)。

日本下次8.5级以上地震可能发生在日月大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的地球自转减慢时期(强),或日月小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的地球自转减慢时期(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66897.html

根据全球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的时间间隔频率,日本今后2-48.5级以上地震可能在2011311日后的3年、4年半、7年、8年、11年发生,即2014-2016年、2018-2019年和2022年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937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9188.html

我在201856指出:

7级地震谁安排?

3月走了6月来。

5月过渡多留意,

89月防大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12516.html

这个全球地震趋势分析根据就是20181-12月潮汐组合变化: 201711-20182月、20186-9月、12月为强潮汐时期,20183-5月、10-11月为弱潮汐时期。强潮汐时期潮汐组合类型明显,有利于地震火山活动。

事实上,在1-2月强潮汐时期,全球范围的地震在今年1月份和2月份有57级以上地震;在3--5月弱潮汐时期,没有发生7级以上地震;从719开始到96为止,全球6级以上地震发生30次,7级以上地震5次,8级以上地震1次,集中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不是随机的,表明潮汐组合的控制作用。

预计20189月、12月和20191-2月强潮汐时期,强震活动强度会持续增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3156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33349.html

       9年周期是月亮赤纬角极值周期,大约为月亮赤纬角18.6年周期的一半(参看文献3)。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 杨德彬.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动力机制.世界地质, 2010, 29(4): 652-657

Yang D H, Yang D B. Thermaldynamic mechanism of El Nino induced by solar eclipse. Global Geology (inChinese), 2010, 29 (4): 652-657.

2. 杨学祥, 陈殿友.构造形变、气象灾害与地球轨道的关系. 地壳形变与地震, 2000, 20 (3): 39-48.

Yang X X, Chen D Y. Relation ofearth's orbit to tectonic deformation and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Crustal Deformation and Earthquake(in Chinese), 2000, 20(3): 39-48.

3. 杨冬红, 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23(6): 1813-1818.

Yang D H, Yang XX.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 of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8, 23(6): 1813-1818.

4.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Yang Donghong,Yang Xxuexiang, Liu Cai. Global 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Indonesia[J].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6, 213: 10231027.

5.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 2011.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J]. 地球物理学报, 544):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tidesandearthquakes in global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2011, 54(4): 926-934

6.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百科知识》2008/07, 8-9.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1134344.html

上一篇:日本千叶县东南海域发生4.8级地震:关注8-11日潮汐组合
下一篇:台湾花莲发生4.4级地震:关注9月8-11日潮汐组合
收藏 IP: 119.48.0.*| 热度|

1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00: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