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科学家称由于地球自转速度减慢2018年大地震频次或将增加

已有 4542 次阅读 2018-2-16 07:02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018地震活跃期, 潮汐激发地震, 拉马德雷冷位相, 月亮赤纬角变化周期

        科学家称由于地球自转速度减慢2018年大地震频次或将增加

                           杨学祥,杨冬红

地球自转速度减慢2018年大地震频次或将增加

根据《每日邮报》报道,由于地球自转速度减慢,科学家声称明年将发生一连串破坏性地震事件。专家警告说,2018年可能会发生至少20次严重地震,其中最严重的地震预计将发生在热带地区,而那里约有10亿人口居住。由于地球和月球之间存在潮汐力,地球的旋转速度正在减缓。

http://tech.huanqiu.com/original/2017-11/11390836.html

科罗拉多大学教授比尔汉姆和蒙大拿大学教授本迪克201710月在美国地质学会年会上发表合撰论文,指出地球自转与地震活动之间存在关联。他们相信,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可能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热带地区。

比尔汉姆和本迪克分析了自1990年以来发生的7级及以上地震,发现有5个时期的大地震明显多于其他时期。比尔汉姆说:“在这些时期,每年有2530次强震,其他时期每年约15次强震。”

研究人员尝试找出有强烈地震活动的时期和其他因素之间的关连,结果发现当地球自转速度略微减慢,接下来就是强震数量增加的时期。过去150年间,有好几个约为5年长的时期,地球自转变慢,而其后都跟随强震数量增加的时期。比尔汉姆对此表示:“这个数据很直白地告诉我们,对于未来的强震,地球给了我们五年预告期。”

地球约在4年多前开始周期性的放慢自转。比尔汉姆表示:“我们可以推断,明年应该会看到强震数量增加。今年情况还好,至今只有大约6次强震。2018年起每年也许会增至20次。”

https://news.sina.cn/gj/2017-11-20/detail-ifynwnty5859322.d.html?pos=3&vt=4

https://v.qq.com/x/page/b0507k3haqm.html?fromvsogou=1

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造成地球自转速减慢

我们在2013年撰文指出,潮汐形变是短期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根据罗时芳等人(1974)和任振球等人(1990)的研究,地球自转周期11.169年对应11.2年太阳黑子周期、12.15年对应12.01年木星相似会合周期、18.6年对应月亮赤纬角的变化周期、19.855年对应19.858年木星、土星会合周期、22.337年对应22.2年太阳磁周、29.783年对应29.46年土星公转恒星周期、59.555年周期对应5960年木星、土星、水星相似会合周期,振幅分别为0.1620.1410.5210.1890.4340.5211.239毫秒,显示地球自转与行星潮汐的对应关系。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地球的质量正在引起和维持了太阳上的微小潮汐涨落,影响太阳自转,这也为行星潮汐影响地球自转提供了证据。

此种解释的矛盾是,与土星相比,木星质量大,距离地球近,产生的地球自转振幅却仅为土星的四分之一。如果加上潮汐的11.13718.619.9622.329.9459.88年周期,就有很好的对应性和可比性。地球自转周期18.629.78359.555年的振幅是最大的,月亮赤纬角在18.6年内由18.6度变为28.6度,完成一个周期循环。在月亮赤纬角为最大值28.6度时期,地球的平均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加快;在月亮赤纬角为最小值18.6度时期,地球的平均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潮汐的11.13718.619.9622.329.9459.88年周期使潮汐影响地球自转的解释更加合理。

地球潮汐形变引起的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是中短期地球自转变化的主要原因。当地球由远日点运动到近日点时,太阳引潮力的强度增加10%,日长增量0.07ms,这使地球自转具有一年的变化周期。太阳相对地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摆动,使地球扁率在秋分和春分变为最大,自转速度最慢,日长增量0.27ms。实际上,每年49-7281118-123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125-47730-116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计算表明,由于气圈、水圈和固体地球扁率变化不同,所以产生不同圈层的差异旋转。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变化的18.6年周期增强或减弱这一效应。

当月亮在南(北)纬28.6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12小时后从南(北)纬28.6度向北(南)纬28.6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南北震荡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这是以18.6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太阳在南北回归线时也会产生潮汐南北震荡运动。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有利于全球变暖。


1 1896-19808级以上地震分布

Fig. 1 The distribution of global earthquakes(Ms8) from 1896 to 1980

1 是根据公元1896年至公元1980年全球8级以上地震目录编绘的[67]。在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1905-1906年、1923-1925年、1941-1942年、1959-1960年、1977-1979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在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1896-1897年、1913-1914年、1931-1932年、1949-1951年、1968-1970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8级以上地震高潮也有相应的约9年变化周期:1897- 1906- 1914- 1923- 1932-1941- 1950- 1960- 1971- 1978年。1890-1924年和1947-1976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8级以上地震频发期,1925-1946年的拉马德雷暖位相对应8级以上地震的减少时期。

应该说明的是,1960522智利南部发生9.5级地震,释放能量相当于8.5级地震的30倍。20世纪共有49级以上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1952114堪察加发生9级地震,195739日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9.1级地震,1960522智利发生9.5级地震,1964328日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9.2级地震。因此,在1952-1964年和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的1959-1960年地震活动也很强烈。


2 1956-1969年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的变化(据傅承义,1976

Fig. 2 The average velocity change of earth rotation from 1956 to 1969(after FuChengyi,1976)

1955年以后,用近代仪器观测到,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根据美国华盛顿和理士满(Richmond)两地测得的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的变化,可用一条折线近似地表示,其转折点各在1957.791961.931965.61。在这些点上加速度的变化是急剧的,但速度是连续的[17]。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不仅与最强和较强潮汐相对应,而且与1952年、1957年、1960年、19644场特大地震相对应。

1953年、1957年、1961年和1965年都在117(地球近日点附近)有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叠加,形成最大和较大潮汐形变,影响地球自转速度,对应准四年变化周期(见表1)。1952年、1957年、1960年、19644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8年。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地震可能发生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8年左右。20041226爆发的印尼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1952114堪察加发生9级地震一样,拉开了特大地震集中爆发的序幕。这是地震与地球扁率变化和自转速度变化相对应的原因,也是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原因。

1 最强潮汐准四年周期
Table 1 The strongest tides in cycle of Quasi-four years

                                                                             

           近地点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E

           农历   日食   月食          w   s   拉尼那年(L

                                                                             

 1951   1  6   20.8     29                 8   23        s          E

 1952   1 26   20.1    30                12   27        ss         E,特大地震

 1953   1 17    7.0    3            30   15    30       s          E

 1954   1 10   17.8    6       5     19    5   19        ww         L

 1955   1  6   16.8     13                 8   24       s          L

 1956   1 26   20.8    14                13   27        ss         L

 1957   1 17    6.3    17                 1   16       ss         E,特大地震

 1958   1  9    7.7     20                 6   20       0          E

                                               

 1959   1  6    4.6     27                 9   25        0        大旱灾

 1960   1 26   17.8    28                14   28        s       大旱灾,特大地震

 1961   1 17    7.0    1                  2   17        sss      大旱灾

 1962   1  8   21.9     3                  6   21        s        大旱灾

                                                             

 1963   1  4   16.2     9     25          10    25       www         E

 1964   1 26    9.3    12    14           15   29       0        E-L,特大地震

 1965   1 17    8.5    15                 3   17         sss       L-E

 1966   1  8   18.3     17                 7   21         ss         E  

                                                                             

注: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sss,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ss,相差两天为强潮汐s,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0,相差四天为弱潮汐w,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ww,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www

我在2014523指出,2014年开始至今,在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频发。暴雪、龙卷风、暴雨、强震、高温、低温冻害、中国雾霾等灾害频繁发生,很多人将其归因于尚未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颠倒了因果关系,忽视了真正的灾害元凶。我认为,全球灾害频发的原因在于20142016年正处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http://news.sina.com.cn/c/2014-05-23/184730213891.shtml

全球8.5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实际上,全球8.5级以上地震的发生时间和频率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其规律就是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这为我们预防地震和预测地震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理论根据。这也否定了特大地震发生的随机特性,表明特大地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让事实说话:全球8.5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 1890-2012年全球8.5级以上地震与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对应性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月亮赤纬角

1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最大值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最大值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9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最小值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最大值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最大值

16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17

2011-03-11

日本

9.0

冷位相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19

2014-2016

2018--

????

冷位相

冷位相

最小值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2016年的警告

我们在2008年指出,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7年有78.5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2004-2008年已经发生了38.5级以上强震(见表2,截止2012年已发生6次),我们推测: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7年为8.5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时期。

实际上,2010-2012年连续三年又发生了三次8.5级以上强震,证实了我们的预测。

目前还有2016-2018年三年的最后期限,2004-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接近尾声。

由于极强厄尔尼诺和月亮赤纬角的激发作用,2016-20188.5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的数量和强度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将大大增强海洋地壳跷跷板运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798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16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230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9661.html

2010-2012年连续三年发生了三次8.5级以上强震,经过三年的能量积累,2016-2018年爆发8.5级以上强震的几率和强度将逐年增加。

目前,地震灾害就在我国周围徘徊:410阿富汗71级地震、413缅甸72级地震、416日本九州73级地震。

特大地震活跃期已经进入最后的高潮,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更大地震的准备。

值得关注的是:

由于2015年发生的极强厄尔尼诺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强震的激发作用,2016-2018年特大地震还将继续集中爆发。

大地震随机性理论否认地震活跃期的存在,漠视地震前兆的自然预警,会误导公众和政府部门,忽视对目前面临危险的准备和预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1475.html

我们走在世界地震科学预测的前沿

各国学者的研究都在彼此印证:2018年地球可能发生多次强震的概率高得异乎寻常。

http://sh.qihoo.com/pc/957a972bd2af10606?sign=360_e39369d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99806.html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 杨德彬.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动力机制.世界地质, 2010, 29(4): 652-657

Yang D H, Yang D B. Thermaldynamic mechanism of El Nino induced by solar eclipse. Global Geology (inChinese), 2010, 29 (4): 652-657.

[2]       杨学祥, 陈殿友.构造形变、气象灾害与地球轨道的关系. 地壳形变与地震, 2000, 20 (3): 39-48.

Yang X X, Chen D Y. Relation ofearth's orbit to tectonic deformation and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Crustal Deformation and Earthquake(in Chinese), 2000, 20(3): 39-48.

[3]       杨冬红, 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23(6): 1813-1818.

Yang D H, Yang XX.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 of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8, 23(6): 1813-1818.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1100000.html

上一篇:受美国流感疫情影响 智利可能会提前注射流感疫苗
下一篇:15日拉尼娜指数进入谷值:2018年2月16日早报
收藏 IP: 119.48.173.*| 热度|

3 周少祥 杨文祥 吕洪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02: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