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余云山适应时节,捕获清水螺蛳,看过给人印象深刻。他是怎么捕的呢?他晚上把头蒙在水里,一颗一颗的捞,不断地重复,不断地重复,让人为之动容。
其实,很多工作都是这样。工人们在流水线上操作,农民们在土地上辛勤的耕耘,有的人会觉得这是重复,觉得艺术家、设计师和科研工作者不是在重复,其实不然,艺术家为了修炼自己的功力,也是不断重复着一样的动作,磨坏了笔,攒成了茧;设计师为了使得方案完美,也是修改、修改、再修改,不断思索着,重复着;而科研工作者呢,也是一样,为了研究某一课题也是经历着不断地尝试,不断地重复。
找工作又何尝不是呢?写简历,投简历,面试等等,一张一张,一轮一轮,所谓努力,所谓耕耘,大抵如此。所以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而心灰意懒,也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而得寸进尺,须知,即使工作了,我们也是每天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
找工作是需要努力加实力,也需要适应时节。我知道,很多博士一旦延期,除了学业家庭方面的压力,其实还有时节上的担忧,因为他可能错过了找工作的高峰期。那么找工作的时节是什么呢?下图可能是一个最好的说明,我们主要观察来校招聘用人单位时间分布图就可以知道,每年的3、4月份和10、11月份是高峰,其实很多同学都知道。如果你要问,我什么时候做好简历呢?那么从这张图上你也可以找到答案,就是9月份之前,相应的,你如果想求职,那你就应该在高峰来临之前,做好一些准备工作,因为机会是给予有准备的人。
如果我们对于时节的理解,只是时间那么简单的话,我想这未免有点狭隘了。新疆的葡萄干经历四季而香甜,为什么其它地域不能完全做到,主要还是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和常年干旱的秘密。再进一步,如果我们对于时节的理解上,只是空间上那也未必就全对。除了时空,时节的本意还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首先我们来说时空,然后我们再来说有所为。时间、空间都是最简单的概念,对于毕业生就业而言,我们需要赶集,赶上毕业季来找工作,时间非常重要,其次是地点。我是在北上广深发展呢,还是回到家乡?这两个问题可能会贯穿我们整个求职历程,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特点,好好思考。我在这个系列第一篇文章《脚步》中提到,如果你不清楚后天的路,那就走简单清楚的明天的路,找自己擅长的,容易的,确定的。我的这个建议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但是却是最务实的,因为工作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没必要死磕自己,一定要做出经天纬地的大事业不可,没有人要求你,你也不需要强迫自己。
有所为有所不为,我觉得是最重要的求职技巧,但本质上还是认识你自己。求职季一来,一些同学忙着出国,忙着考研,忙着考公务员,买套装,打印简历,忙得不亦乐乎。每个人都有这么一段,我们且不论平时学习怎么样,有没有补考,因为这时候讨论这个问题并不符合时节,我们的唯一目标是找到工作。很多同学会抱怨自己忙不过来,时间不够用,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想一想,哪些是我应该努力的,哪些是我应该放弃的呢?换句话说,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考研,也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考公务员,大部分人在求职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精力,有的人做了面霸,有的人手上offer无数,但是我们最后只能就一份业啊!有的同学是想广种薄收,有过求职经历的人都了解,我也支持这么做,但是我反对在彼此冲突的几件事情上同时着力,比如考公务员和考研,这就是冲突的,大部分人精力有限,如果你同时发力,弄不好鸡飞蛋打,道理就在于此。
有所为有所不为也体现在offer选择上。就像高考填志愿上,offer选择也是一样,你的一个选择,可能改变你的一生。选择的变量有很多,比如地域、薪资、待遇、职位以及就业前景等等,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别人的意见真的只是参考,关键还在于自己,认识你自己是解决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所有问题的钥匙。有的人就喜欢大城市,而有的人就不习惯,有的人喜欢重复,有的人喜欢冒险,不一而足。
在时节中,在生活中,我们在不断的重复,也是在不断的升华。作为文秘,我们可能在重复着敲打键盘,但是一个报告的完成,往往是一次升华,我们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得以提升;作为科研人员,我们可能在重复试验,但是一个结论的确证,往往也是一次升华,我们得到了令人信服的结果;作为工人、农民、公务员以及自由职业者,我们也许在重复,也是在学习与升华。不管是干一行爱一行,还是爱一行干一行,我们都是在重复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而在升华中坚持自己的所作所为。
余云山捕获的清水螺蛳的味道鲜嫩而微含清苦,这也许就是生活的味道,时节的味道。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陶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138-793146.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