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可变系多线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演绎矢算研究高速运动且有相互作用的问题所不可缺少!

博文

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上天的悟空入地的熊猫当然都测不到

已有 2301 次阅读 2016-7-25 15:18 |个人分类:物理|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上天的悟空入地的熊猫当然都测不到

近日,有报道“‘熊猫计划’:寻找暗物质看中国捕手”极力宣扬:

暗物质实验领域,国际竞争激烈。

实验所用的500公斤级探测器是PandaX合作组自主研发的,是全世界运行中最大的暗物质探测器,灵敏度也最高。目前合作组还在继续采集数据进行更高灵敏度的探测。

PandaX合作组利用短短100天的数据便得到了国际领先的对暗物质和普通物质作用的上限,难能可贵。

它表明,中国的科学家在探索宇宙、探索自然的最尖端领域,在中国本土也可以做出国际领先的成就。

本博客早就有博文已经指出:

“悟空真有火眼金睛上太空也不应去找根本不存在的暗物质粒子”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6-944100.html

具体分析论证了:

所谓“暗物质”是早在20世纪30年代,瑞士天文学家弗里茨·兹维基(Fritz Zwicky)按引力定律分析星系团的质量、速度,和其间的距离,发现宇宙间应有的质量与实际观测到的质量大得多,存在巨大(超过90%)的“宇宙质量缺失”,因而,认为宇宙间充满“暗物质”。

当然,这就认为:暗物质与通常物质一样,有引力作用。

1998年有两组天文学家报告说,宇宙远处(约70亿年前)观测到几十颗显得异常昏暗的Ia型超新星,由其辐射光频率的红移,超过了按引力和通常“都卜勒”公式分析,各星体的距离与速度成正比的所谓“宇宙膨胀”,而得出:宇宙(70亿年前)在“加速膨胀”。

因而,只能设想有所谓“反引力”的“暗能量”充满宇宙各处,正在猛烈拉开宇宙。

现在,按引力定律分析宇宙间各星系团的质量、速度,和其间的距离,已判定宇宙各星系间,包括,我们所在的太阳系中心,存在大量,大质量的“黑洞”,因为其强大的引力,而使光子也不能逃出相应的视界之外,外界看不见它,而认为它们就是暗物质。

但是,按现有理论公式和观测数据,得出“星体周围存在所谓‘暗物质’(黑洞)的质量还未能完全弥补宇宙间存在的所谓“质量缺失”,甚至,相当于,常规物质只占宇宙构成的4%,暗物质和暗能量分别占23%73%

也未能否定有反引力的“暗能量”的存在。

因而,通常就认为:还很可能有一种普遍存在的,与我们已知的,诸如:质子、电子、中子等,完全不同的,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的,不发光,不发出电磁波,所以看不见、测不出的,全新粒子。

有理论提出,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简称WIMP)是暗物质最有希望的候选者。

因而,目前人们想要将仪器送上太空,或者放在地下深处,的两个办法,来寻获这种暗物质。

具体分析现有对各运动星体位置和速度的观测方法,可知:运动星体的位置,按其随视角的变化,经其他影响因素的适当修正,是可以较精确测得的,而运动星体的速度是由其光频率红移量按通常的“都普勒公式”判断确定的。

按此观测结果,就得到各星体,位置与速度成正比的所谓“哈勃定律”,也因而,得出所谓“宇宙膨胀”。以及由于宇宙远处速度超过“哈勃定律”,而得出所谓“宇宙加速膨胀”。

但是,按“时空可变系多线矢物理学”新理论体系,已具体导出包括非惯性牵引运动系运动物体的辐射红移量的公式,表明:它是运动物体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复杂的非线性函数。而通常的“都卜勒公式”却只是惯性牵引运动系的简化特例。(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1976

显然,各星系的牵引运动,却都远非惯性的,按通常惯性牵引运动系的“都卜勒公式”显然并不适用,而会得出错误结果。

必须根据非惯性牵引运动系的“都卜勒公式”,并确定其中各必要的有关数据,才能得出正确结果。

通常的“都普勒公式”只是仅适用于惯性牵引运动的情况,而由此得出的,各星体,位置与速度成正比的所谓“哈勃定律”、“宇宙膨胀”、“宇宙加速膨胀”等结论就都是根本错误的。。

对于“星体周围存在所谓‘暗物质’(黑洞) ”质量的估算,也会因此而显著偏差。

实际上,按非惯性系导出相应推广的“都普勒公式”和时空引力公式,全面正确地计算出宇宙间各星体的具体质量和运动情况,就完全可能消除宇宙的所谓“质量缺失”,肯定不存在所谓“遍布广袤寰宇,甚至每一秒钟都穿透人体的无数‘暗物质粒子’”,更肯定不存在具有所谓“反引力”的“暗能量”。

“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即使有再厉害的“火眼金睛”怎能找到其“存在的证据”?即使再大、灵敏度再高的探测器,又怎么能探测到?

上天的“悟空”、入地的“熊猫”都得出负结果,也证实了这个结论。

一切探寻、研究目的,必须:明确、正确、准确,才能实际有效。

不应该把这么好的探测器用来探测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啊!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6-992685.html

上一篇:引领式创新推动国产大飞机“上天入海”
下一篇:美媒:中国人面对特朗普心态复杂 许多网民欣赏他
收藏 IP: 123.112.97.*| 热度|

2 晏成和 王洪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5: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