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ingfossi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vingfossil

博文

绝不能指望“SCI”拯救中国科学

已有 4215 次阅读 2009-3-30 11:05 |个人分类:杂集Others|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科学, “SCI”

不能指望“SCI”拯救中国科学

我对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几个重要问题的认识(四)

孙启高

四、绝不能指望“SCI”拯救中国科学

    目前,在中国科学界和教育界,人们常把“SCI”挂在嘴边。近年来,中国基础科学研究被“SCI”牵着鼻子走,以“SCI”为导向的科学评估体系不仅涉及广大科学工作者的切身利益,而且涉及部门利益和国家利益等多重利益关系。显然,这是一个关乎全局的大问题。我们必须应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精髓和方法论,从全球的角度、站在国家层面、用战略眼光并以积极开放的姿态正确对待中国科技期刊的现实困境和长远发展。

   所谓“SCI”即是英文“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用指数)的缩写,它是设在美国费城的科学情报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 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该研究所每年出版《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为“JCR”),根据对有关引用数据发布各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影响因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的影响力,也往往成为作者决定投稿方向的参考依据。通过建立一套可操作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SCI挑选并收录了全世界出版的基础科学的核心期刊约3500种,其中包括美国的《科学》(SCIENCE)杂志和英国的《自然》(NATURE)杂志。这些SCI期刊基本上涵盖了当前国际学术界的主流刊物。中国现有各种科技期刊4000多种,只有70多种期刊被SCI收录,而且影响因子都不高。从整体上看,这基本上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还很落后,绝大多数科技期刊还没有进入国际主流期刊的行列。

    改革开放30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工作者走出国门,逐步走向国际学术舞台,在国际SCI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这在一定历史时期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扩大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提升中国的学术地位和促进国际合作都起着积极作用。可是,近年来我们有很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已出台相关政策刺激研究人员、大学老师和研究生在高影响因子的国际SCI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由于各种利益的驱动和实际评估的需要,这种政策导向对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国际SCI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起着极大的刺激作用。然而,这种导向已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中国科技期刊的生存与发展已面临严重威胁。长此以往,这种导向对我国科技的自主创新极为不利。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SCI文献检索工具并不是开展学术评估的唯一法宝,它在收录范围、选刊依据和影响因子统计等方面均有局限性,如:SCI的收录范围主要是“基础科学”,而不是“工程技术”。SCI只能作为学术评价的一种参考依据,而不是唯一标准,因为学术评价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据我所知,即便在植物学研究领域里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别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化石植物生物学和植物分子系统学,应用SCI影响因子的高低简单地进行学科评估是很荒唐的,也是极不合理的。众所周知,奥运会的举重比赛是按照运动员的性别和不同重量级别进行角逐的。若不考虑运动员的性别和重量因素,这种举重比赛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可思议的。也许我们从事学科评估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可以从奥运会举重项目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历史并不长,但经历了极为曲折的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发展祖国科学技术的道路上一方面利用解放前的学术期刊,另一方面根据国际科学技术的发展形势和国民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逐步建立了富有中国特色的、门类齐全的、比较庞大的科技期刊体系,为发展我国科学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由于世界冷战形势、语言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科技期刊在编辑出版等运作过程中深受计划经济条件下多种思维模式的影响,与国际主流期刊没有实现接轨,这样严重影响了我国科技工作者与国际同行的学术交流,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我们在很多研究领域内不必要的、低水平的、重复性研究,从而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和资源。

    从数量上看,中国是科技期刊出版发行的大国,也是发表论文的大国。面对新形势与新问题,我们科学工作者必须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清醒认识我国基础研究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必须依照科学研究的自身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要自始自终站在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高度权衡当前以“SCI”为导向的学术评估体系的利与弊。为了振兴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我们必须迎难而上,大胆改革,在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前提下尽快实现国际接轨,为实现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广阔而有活力的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现代科学兴起与发展的历史表明:中国科技期刊的本土化和国际化是我们独立自主发展祖国科学事业的可靠途径,也是目前实现国际接轨的现实目标。我们必须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有些期刊,尤其是实用技术和科学普及方面的期刊,用中文发表文章,最广范地服务于社会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有些学术期刊要西文化,要用西文(主要是英文)发表原创性研究和重要研究综述(以约稿为主),服务于国内外学术界。我们要积极吸取国际学术期刊的历史经验与成功经验,要在国家层面上对我们的科技期刊明确学术定位和办刊方向。同时,我们要制定相关政策避免用“SCI”一刀切的肤浅做法,逐步完善我们的学术评价体系以促进我国科技期刊的持续发展,使之成为国际主流学术期刊。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方法为指导,结合中国的国情,加快我国科技期刊的本土化和国际化步伐,扎扎实实打造我们自己的国际品牌。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科学界和教育界所将长期面临的“SCI”困扰,才有可能逐步建立合乎科学研究自身发展规律的学术评估体系,才有可能大力促进中国特色自主创新。

-----------------



投稿与审稿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5931-223361.html


下一篇:要正确理解“科学无国界”之观念
收藏 IP: 159.226.89.*| 热度|

4 刘华杰 赵星 郭磊 李小伟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15: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