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暗物质共有400集,此为第284集。
恒星的形成是天体物理学领域中最为基础性的问题,因为它是解答其他许多问题所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所有的恒星有着类似的形成机制,且均需要一定的触发条件,触发条件包括2个:
1、星云内部有足够大的星体或星体集合提供引力核。
足够大的星体或星体集合作为引力核出现在星云内部,质量较小,无法形成塌缩。然而仅仅有足够的质量也不足以形成恒星,一旦吸积开始,如果大量星云物质垂直或接近垂直坠入引力核,先被吸积的物质持续加速,速度越来越快,后离得较远的物质没有得到充分加速或还没有加速运动的时候,物质已经形成较大的中断间距,致使整个吸积过程无法持续,这样就可能形成一个失败的恒星——褐矮星,或者形成一颗恒星。
2、引力核具有足够高的旋转速度。
引力核高速旋转具有重要作用,较高的旋转速度,使星云物质更充分地加速,使星云物质被加速过程漫长持久,使引力核的吸积过程漫长而持久,这样才能形成一颗真正的恒星。
由于不同的转动,落入星体的过程被极大程度延长,外围星云物质不断随着内部转动星云物质开始加速转动起来。
一旦吸积过程足够长,由于转动惯量守恒,一旦落入星体,将进一步加速星体的转动速度。进而促进吸积过程持续。
总之,所有的恒星有着类似的形成机制,且均需要一定的触发条件,触发条件包括2个,一个条件是星云内部有足够大的星体或星体集合提供引力核。足够大的星体或星体集合作为引力核出现在星云内部,质量较小,无法触发塌缩。另一个条件就是引力核具有足够高的旋转速度。如没有足够高的转速,大量星云物质垂直或接近垂直坠入引力核,吸积快速中断。只有足够高的转速,使外围物质不断加入旋转,使吸积漫长持久,直到形成一颗真正的恒星。所有天体都有着类似的形成机制,那就是有足够高质量与转速,否则外围物质还没有来得及旋转,内层物质与外层物质就形成了巨大的速度差,断层在所难免,这样吸积过程必然很快中断。足够高的转速使内层和外层物质有足够长的时间加速与旋转,使吸积过程漫长而持久。由于转动惯量守恒,外层物质的加入进一步加速天体的旋转,并进一步促进更外层的物质加入旋转与吸积。旋转不断促进吸积,吸积又反过来不断促进旋转。旋转与吸积相互促进是宇宙第一推动力的根本原因。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延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5458-1508013.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