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暗物质共有400集,此为第271集。
196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工程师阿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架设了一台喇叭形状的天线,用于接收“回声”卫星的信号。为了检测这台天线的噪音性能,他们将天线对准天空方向进行测量。在波长为7.35cm的地方一直有一个各向同性的讯号存在,这个信号既没有周期的变化,也没有季节的变化,因而可以判定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无关。起初他们怀疑这个信号来源于天线系统本身。1965年初,他们对天线进行了彻底检查,发现天线上有一些鸟屎。清理了天线上的鸟屎后,然而噪声仍然存在,于是他们在《天体物理学报》上以《在4080兆赫上额外天线温度的测量》为题发表论文正式宣布了这个发现。不久狄克、皮伯斯、劳尔和威尔金森在同一杂志上以《宇宙黑体辐射》为标题发表了一篇论文,对这个发现给出了解释,即:这个额外的辐射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他们认为这些来自宇宙的波长为7.35厘米的微波噪声相当于3.5K,并在1965年又订正为3K。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另一特征是具有极高的各向同性。这具有两方面的含义:①小尺度上的各向同性:在小到几十弧分的范围内,辐射强度的起伏小于0.2%;②大尺度上的各向同性:沿天球各个不同方向,辐射强度的涨落小于0.3%。
总之,暗物质就是场物质,均是由超对称场态粒子构成,一个场态粒子内包含一对正反粒子。场态粒子具有隐身、自发对称性破缺、诱导对称性破缺和规律对称性破缺等特性。场态粒子因超对称结构而隐身,因自发对称性破缺特性而产生自身热运动与热辐射,因诱导对称性破缺而能传递电磁波,因不同规律对称性破缺产生不同的场。只有场态粒子的自发对称性破缺才能完美解释量子场论中基态真空所具有的动力学特性、粒子特性、能量特性和温度特征。场态粒子的自身热运动就是所谓的真空零点能;场态粒子自身热辐射就是所谓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场态粒子因斥力而散布于整个宇宙,因其超对称结构能够渗透进各种物质,可以说场态粒子无处不在。只要有场态粒子的地方就必然会有真空零点能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如果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来自宇宙,那么就一定可以进行电磁屏蔽。而场态粒子散布于整个宇宙,且能渗透进任何物质。在任何位置都存在场态粒子的自身热运动与热辐射。因此,有且只有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无法屏蔽。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仅仅是场态粒子的自身热辐射,根本不是宇宙大爆炸的余温。
下集更精彩,敬请关注!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延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5458-1507547.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