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暗物质共有400集,此为第165集。
正反粒子产生与湮灭是场态粒子与显态粒子的相互转化,是电势能与电磁能的相互转化。正反粒子对结合释放能量,结合为能量更低、更稳定的场态粒子。只有电子偶素激烈的能量转化过程被关注,处于隐身态的场态粒子却完全被忽略。
这里物质、电荷和能量均守恒,这是电荷和质量都对称的粒子结合成能量极低的稳定粒子。电势能与电磁能的相互转化,隐身态的暗物质与显现态的可见物质相互转化。场态粒子规律对称性破缺与显态粒子对称性恢复的互逆过程。
总之,正电子和电子结合、质子与反质子结合均会消失不见,人们将质子和电子称为物质,因此将正电子和反质子称为反物质。其实反物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物质,所谓的反物质与正常物质结合并没有真正湮灭消失,而仅仅是隐身。由正反粒子结合的场态粒子是超对称粒子,场态粒子是电磁波的传播介质。因其超对称结构,场态粒子只能传递电磁波而无法反射电磁波,因此具有良好的隐身性能。在反物质与可见物质结合时,巨大的电势能转化为电磁能。人们往往只关心巨大的电势能转化为电磁能的剧烈的能量转化过程,却忽略了隐身态的场态粒子。实际上是物质与反物质结合生成暗物质,伴随着巨大电势能转化为电磁能。暗物质也能被电离为物质与反物质,伴随着巨大电磁能转化为电势能。场态粒子与显态粒子相互转化过程,这里伴随着粒子对称性破坏与恢复的相互转化过程,对称性破坏与恢复必然伴随着粒子的显现态与隐身态的相互转化过程。实际上,正反粒子结合没有真正湮灭,电离产生正反粒子也不是物质凭空产生,仅仅是隐身态和显现态的相互转化。从隐身的角度来看,称之为反物质并无不妥;但从物质本质来看,并不应该称之为反物质。但为了概念的一致性与连贯性,本书仍采用反物质的概念。
下集更精彩,敬请关注!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延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5458-1503742.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