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暗物质共有400集,此为第162集。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真空中什么都没有,空无一物。但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并非如此,真空也具有一定的物理结构,也具有物理实在性。
根据实验对真空的认识只能得到这样的结论:真空不空;真空在未受到扰动时没有可观测性;受激发的真空会产生粒子。真空不空,散布着大量的场态粒子。真空不应该具有动力学特性,例如:质量、惯性等,这些特性是空间散布着隐身态的场态粒子所具有的。真空也不应该具有任何基本粒子的性质。例如:有电荷、自旋等性质。这些特性也是真空中所散布的场态粒子所具有的。
很多研究人员将真空中散布的大量场态粒子的各种特性都赋予真空,这就混淆了物质与空间的概念。实际上,真空的各种粒子特性以及动力学特性都是场态粒子或者说暗物质粒子赋予的。
场态粒子由于引力存在而聚集在星系周围,由于斥力存在而散布于整个宇宙空间。
所有的显态粒子都沉浸在场态粒子的海洋中。场态粒子与显态粒子不断相互作用,相互诱导振荡并通过交换虚拟粒子传递能量。
总之,正反粒子对产生和湮灭是可见物质与暗物质的互相转化,并伴随着电势能与电磁能的相互转化,本质上是显态粒子与场态粒子的互逆过程。量子场论一直认为真空具有粒子特性、动力学特性、能量特性和温度特征,也一直认为真空与正反粒子相互转化。基态的真空绝不会具有物质的任何特性,这些物质特性都是隐身场物质所具有的。量子场论本应是研究场物质的科学,却偏偏成了研究真空的科学。发现所谓真空中隐身场态粒子使量子场论走出所谓真空与物质相互转化不自洽的尴尬境地,明确了所谓真空的各种物质特性是隐身场态粒子赋予的。真空与正反粒子的相互转化实际上是场态粒子与显态粒子的相互转化。量子场论在看不到隐身场态粒子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扭曲才使真空具有物质特性。而对真空的各种扭曲没有任何物质相互作用机理,更没有真空与物质相互转化的作用机制。实际上,量子场论里的所谓真空的各种扭曲就是场态粒子,以后无需再对真空进行各种扭曲。隐身场态粒子的发现,使量子场论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下集更精彩,敬请关注!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延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5458-1503739.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