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年
解密暗物质珍藏版第160集-“真空”产生电子对
2025-9-26 16:18
阅读:100
解密暗物质珍藏版第160-“真空产生电子对

解密暗物质共有400集,此为第160集。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真空具有一定的物理结构,也具有物理实在性。真空具有质量、惯性等动力学特性,也具有电荷、自旋等基本粒子特性。

真空不应该有粒子特性,也不应该有动力学特性,更不应该有能量特性和温度特征。然而通过实测发现所谓真空的的确确具有这些实实在在的物质特性。实际上,所谓真空的所有物质特性都不是真空本身所具有的,都是散布于真空的隐身场态物质所赋予的。人类已经找到近百种方法从真空中将场态粒子电离出来。

1951年,施温格成功地描述了在静态均匀电场中的电子对的产生过程。之后,科学家已经采用各种方法将施温格的静态空间均匀电场扩展为时间和空间依赖的场,并计算出超强电场在真空中电离出电子对的概率,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量子电动力学的发展。这也充分证明场态粒子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施温格发现能够采用超强电场在真空产生电子对以后,布兰金等人在1970年采用交变电场在真空中电离出正负电子。同样,光子没有参与,就不应该无中生有,凭空产生质量、电荷。

不仅电场可以在真空中产生电子对,约瑟夫等人在1983年发现超强磁场在真空中分解出电子对。同样没有光子参与,就不应该无中生有,凭空产生质量、电荷。

迄今,已经有百余种方法能将真空电离成正反粒子。真空不应该具有任何粒子特性、动力学特性或温度特征。更不应该被被电离成正反粒子。

总之,采用各种方法在所谓真空中产生电子对,都是隐身场态粒子吸收能量被电离成正反粒子,本质上是粒子对称性与非对称性的相互转化,也是显态粒子与场态粒子的相互转化,更是可见物质与暗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场态粒子由正反粒子对构成,因其良好对称性而具有独特的隐身特性。能够采用百余种方法将所谓真空电离为正反粒子,实际上并不是真空被电离成正反粒子,而是场态粒子被电离成正反粒子,这里伴随着电磁能与电势能的相互转化。因其对称性,场态粒子具有较小的半径,因此电势能极低且极为稳定,只有吸收巨大的能量才能被电离。即使场态粒子被电离成正反粒子,也往往会瞬间再次结合产生场态粒子。因此,即使能量再高、磁场或电场再强,也是只有一定概率能够观测到正反粒子对的产生。因此只能说真空不空,散布着大量的隐身场态粒子,人们把这些隐身场态粒子的特性都赋予了真空。

下集更精彩,敬请关注!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延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5458-1503658.html?mobile=1

收藏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