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qing1961 读好书明是明非明理, 效前贤做文做事做人。

博文

钱学森教授谈“灵象”艺术

已有 3866 次阅读 2007-8-13 15:09 |个人分类:科坛漫步|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钱学森, 工业艺术, 信函, 北京理工大学

旧作:发表于《设计》杂志1993年第3期

 

朱鹤孙  苏青

 

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教授不仅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十分关注并潜心研究,同时也非常关心我国工业设计这门新型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钱老在很多场合对我国工业设计学科的发展方向作过重要的指示,他认为,“工业设计是综合了工业产品的技术功能的设计和外形美术的设计,所以使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哲学中的美学相汇合。”他还强调,“把技术跟艺术、技术跟美术完全割裂开是不对的,不符合人类建设的历史。”

1993年第2期《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杂志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动态艺术工艺学”(A Technology of kinetic Art)的文章,钱老读后,马上给我们寄来了一封信和这篇文章的复印件;他希望工业设计工作者把文章作者Rickey先生创造的“在微风中会动的‘塑型’”这一独特的艺术,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灵象”艺术。

Rickey先生通过观察钟表摆的运动创造了“动艺”,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他给城市中静止不动的雕塑赋予了活力,让它们能够随自然风的吹拂款款摆动,变换着不同的形态。这种“动艺”的创造,创作者除了必须具备良好的艺术素质,还得精通力学原理,掌握材料在各种情况下的平衡技巧。诚如钱老所说,“这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但Rickey先生“只是开了个头”,他创造的“动艺”并非十全十美,这种艺术的表现形式还很单调,还没有完全摆脱钟表机构的局限。钱老把这门艺术称之为“灵象”,他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开拓比Rickey先生的“动艺”更具“灵气”,具有更多可供人们欣赏、能够陶冶人们性情的优美风采。

我校工业设计学科在全国已有一定的发展,学校还有雄厚的工程基础。我们有责任也应该有能力遵照钱老的意见认真研究这门艺术,开拓新的工业设计研究领域,并在Rickey先生的基础上,赶上并“胜过Rickey”。

附上钱老来信全文,供大家研究和学习。 

 

朱鹤孙教授:

今附上一复制件,是美刊Scientific American 1993年2月号上的文章。作者George Rickey 1907年生,1926年自费入巴黎Lhote Academy 学现代画,1942年二次世界大战入美国空军为地勤人员,1946年开始搞在微风中会动的“塑型”,1953年第一次展出。

他的确具有创造力,创出前所未有的“动艺”(出始ientific American George Rickey Lhote Academy Kinetic Art RickeyKinetic Art)。我们能不能称之为“灵象”?一种新的艺术。

这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您那里能搞吗?中国要胜过Rickey,他只是开了个头,我们要发展它。

行不行,请考虑。

            此致

敬礼!

 

                                             钱学森

                                          1993年2月16日

 

注:朱鹤孙,时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47-5945.html

上一篇:由“随便”所想到的
下一篇:石奇水美石林峡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20: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