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打假的影响较大、面较广。
我即不可能全部知道,也参与较少。
十几年前基因皇后事件,是早期我参与签名支持方舟子的一件。那明显是造
假,真敢把一个技术员叫成皇后,为在中国吸引资金开公司 ,挺过分的。
肖传国事件,虽然我对其中一些觉得有问题,也支持方舟子,不过,对于肖的手术是否有效、是否是其主张的部分起效,我认为只能医生们做研究确定,外界、包括记者调查,都不是下定论的途径。
所以,一般来说,我的意见不如方舟子的尖锐。
这次可能例外。方舟子质疑李开复是否1988到1990年做过助理教授、英文的助理教授翻译成中文副教授是否合适、是否梅隆大学最年轻的助理教授。
我推测,有很大的可能性,李开复没有做过助理教授。
我推测的原因是李开复本人的辩解。他不久前请自己当年的研究生导师,发电子邮件,说明情况。
李开复请导师发信证明,可能露陷了。
美国的大学,不仅导师无权确定助理教授,一般来说,系主任也无权发助理教授的聘书。系主任可以谈条件,可以确定基本内容。但是,绝大多数正规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正教授的聘书,即使是一封一页纸的信,也是以院长、或校长名义发出的。也就是说,任命助理教授,肯定有正式的信。一般人,也不会丢掉这种信。很多学校,即使获得终身教职,也是每年还由院长或者校长发一封正规的信,其中包括当年的工资额度。
导师的电子邮件不能证明,而可能作为反证。导师可以做的,一般来说,是在课题组内部聘用,有时为了鼓励某人,可以聘“研究助理教授”,但也需要系主任同意。这种“研究助理教授”,我在美国的时候就曾给我实验室的年资高的博士后。但是,这种职位不是学校正规所谓tenure track的助理教授,标准低很多,工资不是学校给的,一般是课题组或实验室给。因为对学校无重要性,校长、副校长不可能佩服地说谁是最年轻的研究助理教授,如果说了,人家如果不是认为讽刺挖苦、也会认为是虚伪。
李开复在公开受到质疑的时候,竟然不说自己有过学校正规聘用的信,比如说有过,但是掉了,现在只好请导师说明,也是一种说法。可是,他丝毫不提聘书一事,直接请导师说明。
这种做法,最容易的解释是,李开复从来没有被美国任何大学正式聘用为正规的助理教授,从而对这一套不知情。所以,受到质疑的时候,用一个谎言去掩盖另外一个谎言,暴露出更多问题。
其实,这种错误比较幼稚。一般人都会猜想,助理教授肯定不是导师来确定的,至少应该是系主任。李开复犯这么幼稚的错误,确实比较奇怪。除非他、或者他后面的公关人员,认为中国还像他十几年前来中国时,缺乏了解美国一些基本情况、大学的基本情况,或者了解的程度和他们一样、或更低。
我得说明,我听说有钱的人、特别是在IT方面的人,可以一年几百万地雇中国的年轻人到各个网站为他们造势、攻击对方。如果有人被雇来反击这件事情,请这样的年轻人,虽然是用人的钱来干这种事情,要讲良心和事实。
我也希望李开复不要用手段、不用公关公司,而其实很简单:李开复要么就不要证明自己做过助理教授和副教授,如果要证明,就拿出院长、校长、或系主任的正规聘请的信件。既然被聘用了几年,至少有一封信。都丢掉的可能性比较小,当然不是没有。
(北美大学助理教授等正规教职的最后几步过程一般是这样的:1)系主任或者院长给应聘者offer letter,包括职务、工资、启动经费等等;2)应聘者如果接受,需要正式回信acceptance letter;3)校长或者院长给应聘者正式的聘书appointment letter。很多学校比较保护自己,在上任后才发此聘书appointment letter(当然也有比这好的学校)。
一般学校,每年都给助理教授以上的发此appointment letter。做过教授的在获得此appointment letter后,意识到学校和助理教授等正规教职人员的关系,法律上关键在此信。所以,一般会印象较深。
据李开复星期三展示,他的院长1990年7月1日给他助理教授的offer letter,7月9日院长回他信说接到他的请假要求并准假,并不能说他只任职8天,因为虽然7月1日打印offer letter,但上面用笔划去了7月1日的日期,另外手写了5月16日(英文所谓backdating)。
另外,因为任职时间很短,学校可能不一定有时间来得及给他appointment letter。
但是,我接受CMU校长2011年11月29日信说明:李开复1990年7月任CMU助理教授,1990年9月开始请假到苹果公司工作,1991年完全辞去CMU的职位。应该可以说,李开复正式在任至少有2个月。
我的推测起源于李开复不请院长校长、而请他的博士生导师写email证明其职位,以为蹊跷。我因此推测他没做过助理教授,没意识到他不是做了1988到1990两年的助理教授,而时间很短,而且当时忙于考虑离开CMU,他可能因此不熟悉做助理教授聘用的有关文件。
我的推测是错的。就此道歉。)
相关专题:方舟子质疑李开复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饶毅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37-512130.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