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饶毅      

博文

我非常佩服的中学老师

已有 17523 次阅读 2010-3-10 13:40 |个人分类:社会|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今天一早,我收到云南大理的一位中学生物老师来信:他发现中学生物教材写的不对,而通过询问人民教育出版社,他发现中学教材是根据大学教材,从而查到北大编写的教材有错。
 
这本北大教材,当年是全国主要的教材。这个错误,没有本质错误,是表述1944年一个经典实验时,稍不准确。意思没有错,但是细节不是原来经典实验真正做的,是现代的眼光理解原来的实验。
 
我非常佩服的是两点,1)这位云南的老师阅读了1944年英文论文原文,而我相信,很多大学老师,包括95%以上讲这部分内容的中国大学老师、80%以上讲这部分内容的美国大学老师,都没有读过原文。2)他锲而不舍,从中学教科书、大学教科书,到人民出版社,到大学教科书,发现北大已经去世和退休的教科书编写者,最后到我,一直问清楚这个问题。
 
大学的老师里面,多有一些这样的老师多好。
 
我自己和一些大学老师,正在推动学习经典论文,通过当时的场景,理解科学的发展,而不是简单地学习结论。我自己刚刚准备和一些大学生、研究生一字一句读孟德尔1866和摩尔根1910年的原文。我觉得真正有悟性的学生会为之非常兴奋。
 
我也希望大家,特别是在大学的老师,不要简单地不信任所有中小学老师,而要体会中小学老师中,有些非常优秀,他们是中国的希望。
 
2010年3月10日
 
征得对方同意,使用以下附件,省去个人信息,留下的实质内容。
 
 
于 2010/3/9 22:42:  
 
冒昧给您写信。我是个中学生物教师,在讲授“Avery等的实验”时,觉得中学生物教材写的不对。问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同志,说是编写教材时都是参考的大学教材。
 
我自己能查到的关于Avery实验的表述来自北京大学1980编写的《生物化学》(沈同、王镜岩主编)。在仔细的阅读了Avery等1944年发表的《Studies on the chemical nature of the substance inducing transformation of pneumococcal Types: Induction of transformation by a desoxyribonucleic acid fraction isolated from pneumococcus type Ⅲ》(http://osulibrary.orst.edu/specialcollections/coll/pauling/dna/papers/avery-studies.html可在线阅读该文)之后,我认为《生物化学》和中学课本上关于Avery等实验的表述都是错误的,而编写相关内容的赵邦悌教授也并没有参考原始的Avery等人发表的论文(所列参考文献中无Avery的文章)。
 
根 据原文来看,Avery等所作的工作应该是:不断的去除S型细菌中各种成分,然后得到纯化的“转化因子”;接着对纯化的“转化因子”进行鉴定,确认它就是 DNA。而不是《生物化学》和中学教材中说的那样:对S型细菌中的各种成分进行提纯,再用提纯的各种成分去做转化实验测试。
 
我知道想您提这个问题很冒昧,但是我发现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里面已经找不到原先编写《生物化学》教材的老教授了,我也找不到他们的联系方式。我希望如果北京大学再修订《生物化学》的时候,能够改正这个错误,因为北大一直是我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
 
 
-------- 原始信息 --------
 
主题:
 
Re: 中学生物教师求教
 
日期: Wed, 10 Mar 2010 06:41:06 +0800
 
发件人: Yi Rao
 
收件人: xxx, xxx
 
刘老师
 
严格地说,你是对的
 
教课书是有现代背景的老师将原来简单的实验想象推进了后来可能做的方法
 
我请xxx去和编教材的人说
 
谢谢你指正
 
你读原文,非常佩服。可以和同学一起读,至少和特别感兴趣的同学一起读
 
另外,孟德尔和摩尔根的原文,也有,附上
 
我觉得,让学生读原文,是培养科学家的途径,而用现代理解来重新演绎和理解原文推导的概念,不过是科普性质。
 
饶毅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37-301624.html

上一篇: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建设:答吴宝俊
下一篇:理性讨论:受过高等教育群体对社会的义务
收藏 IP: .*| 热度|

23 张海权 曹冲 武夷山 王晓明 王晓峰 罗帆 曹聪 许浚远 李宁 任国鹏 柳东阳 蔣勁松 蓝劲松 张旭 周家喜 刘晓瑭 李红周 张少雄 焦宏远 cqq2008 aturen pkuzeal zengfeng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6: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