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饶毅      

博文

建议国家派遣中小学校长和老师出国(补充) 精选

已有 12904 次阅读 2010-3-7 15:32 |个人分类:社会|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教育, 国际, 培训

鉴于教育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性,国家领导最近也对我国教育提出问题和挑战,我提出一个建议,供您们考虑和参考。
 
这个建议是国家组织和派遣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出国进修。我认为,实施这个建可以推动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新篇章。
 
就此问题,1999年4月17日我在《人民日报》发表过文章。但那时中国还集中力量推动高等学校进步,经费用于高校和研究机构为主。现在我国完全有经费派遣中小学老师出国,让他们具体比较中外教育后,为我国中小学教育开创新篇章。
 
我自己对目前国内外中小学教育有些直接经历:我的女儿全部在美国上的中小学。儿子随我回国在北大附小念书。我知道他们上学的一些情况,有些比较和感性认识。
 
但是,我觉得,家长的角度不全。而且,与其大学老师包办代替,不如中小学老师直接去国外,蹲在国外不同中小学跟班上课,从而综合各国情况,了解不同、吸收优点,也认识我们自己有什么优点(和缺点),提出较适合中国、而且有可能比外国都要好的教育方式。在中小学教育方面,使中国很快走到世界最前列。
 
中国的教育体系在高等教育,特别是在研究生教育层次,在过去三十年与世界其它国家有较多交流。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却长期比较缺乏国际交往。
 
在中国和世界各方面急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改革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派一批中小学教育人员到国外花时间深入了解欧洲和美国中小学教育,可以为中国中小学教育改革提供借鉴。由中小学老师直接到国外,吸取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发现中国教育的优点、找出缺点、提出改进办法,可以激励中国中小学教育系统出现新颖的思想,有助于制定符合现代和未来中国社会发展要求的、比较好的教育改革方案。
 
具体而言,三年之中,每年派遣20位中小学校长、200位中小学老师,每批老师在国外中小学跟班两年,共880人年。这对我国目前经济来说,应该不是问题。
 
由国家有系统、有目的地派中小学老师出国,有组织、有计划地和欧洲美国中小学联系。让这些老师出国后第一年和第二年集中切磋,探讨我国中小学教育应该吸收的国际经验,将极大地推动我国中小学教育。
 
因为国际上也没有其他国家这样做,我国可以在这方面成为世界上领先了解和比较多国教育方针、方法的国度,为我国和世界中小学教育提供宝贵意见。
 
有些人认为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是国际领先的,没有什么可以向国外学习或借鉴的。应该说,中国中小学教育确实有值得肯定的方面。但是,如果观察一下国外中小学教育体系,就会发现中国中小学教育在有些方面也是有缺陷的。我自己在国外生活过二十多年,从家长、和大学老师的角度观察过美国中小学教育。我认为,这样的观察不够,而应该让相当数量的中小学老师出国,让他们走出国门,系统的了解并发掘各国经验。
 
一百年前,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模式大部分是从西方直接或间接引进的。今天,非常有必要再了解一下国外的教育现状。
 
饶毅
 
2009年在教育部国际交流会上发言,2010年1月11日提交文字
 
2010年3月7日新华社报道教育部将在三年内派遣上万中小学校长出国短期学习。(我认为应该派出老师为主、校长为辅,时间应该至少一年,最好连续两年,以便真正了解和理解优缺点)
 
 
 
补充:
 
      1)提议的逻辑很简单:多年来,国家派遣大学老师出国,迄今还在派。而现在应该有限时间(两年)派一些中小学老师出国,省下一些派大学老师出国的经费,就足够了。
 
      2)中国的中小学是世界上全面第一了?还是有缺点、需要博览众长?有多种证据表明中国应该可以参考其他国家的一些思路和做法,,有些人认为有些方面中国中小学教育有很大的缺陷。较简单的一种是:很多国外的华人不愿回国,其中说的最多的是小孩回国后教育不如国外(这种不如,不是简单的教了什么技术内容)。这当然不是一种全面的说法,但是,如果看过不同国家的中小学,会发现国外确实有特长。那种以为中国中小学教育不用参考学习国外的观点,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需要出去才知道天地的宽广。
 
    3)一年送200中小学老师出去,是很值得的花费。国家直到现在还每年以国家经费送数千名大学的老师/研究生出国,而中小学只需相当于大学十分之一的经费就可以做到。而且中小学只要做几年,无需长期。国家经费在增加,提议哪些事情值得用经费,供国家统筹考虑和决定。大学老师对于此类问题的决策毫无影响,也无利益,尽所谓匹夫有责的义务。
    4)至于说中小学老师和校长出国是公费旅游,这是极端悲观的说法。如果这样,中国当年也不要送大学老师出国。引申开来,这种观点是中国什么也不用做,因为其根本思想是不相信任何中国人。我相信,给这么有限的经费给几百位中小学老师,比投给一个房地产商好多了。
 
    5) 派遣人数一年220人,出去两年,连续派两批,相当于880人年,不是很大的数字。至于上万,不是我的建议。老师们回国后,应该集体起来讨论,提出一些具体并且可以推广的改革,而不是个别老师、个别学校。
 
    6)如果说中小学老师出国的经费,不如用于其他事情。这不是讨论事情本身,而是以民粹主义激动读者。如果按照这种逻辑,那么也就可以全部关闭中国的大学、中学小学,因为同样的逻辑可以说,与其投资教育和科技,不如给全国民工盖房子。顺着人类史再往前推,在人类刚刚有语言的时候,如果我们听从这种逻辑,那就是说与其让儿童学习少数人发明和应用的语言,不如省下时间出去打猎、配种。而众所周之的事实是,以这样短浅思想主导的群体,在人类历史被淘汰了,现存的人类全部用语言----这种起初很少人发明、起初用处非常有限的软件。
 
    通过取长补短给中国教育获得优势,有助于教育逐渐进步,长期以后也会体现于各种人群的生活质量。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37-300673.html

上一篇:应该客观批评美国
下一篇: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建设:答吴宝俊
收藏 IP: .*| 热度|

10 王永晖 杨远帆 李世晋 刘颖彪 林锋 侯成亚 张旭 焦宏远 FighterOne WC101

发表评论 评论 (3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2: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