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饶毅      

博文

“捧杀”还是“棒杀” 精选

已有 12787 次阅读 2009-5-12 09:21 |个人分类:社会|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在华人当中,我算相当乐观的人,认为:
 
没有完全走入死路的事情,都是可以努力的;没有被证明是坏人的人,都得当成好人。
 
有人警告我们不要被“捧杀”。
 
乐观如我者,也只得苦笑,低头看看自身:“捧杀”不是不会发生,但不是现在。
 
棒子,却常有:明的、暗的,有心的、无意的。
 
例如:
 
……
 
……
 
(此处省去250字,留待退休后考虑)。
 
有些尚未回国者,看到我们情况,常常踯躅不前。
 
回国后,从有些方面,确实得到很强的支持,包括没有料到的支持。
 
但是,反对和不支持可能要多于支持。
 
棒子不仅来源于国内、也来源于国外。有些是抵制我们做事,有些是误解,包括海外一些人以为我们有多…。
 
提客观意见、建设性地讨论,当然是好事。贬低、诬陷、歪曲如果得逞了,不仅伤一个人,而且吓怕了其他人。
 
我写杂文多些,一方面回国前就写,不能因为回国就不敢说话。另一方面,有时写些短文,除了希望推动一些事情之外,也是透透气,脱开令人不悦的具体事情,谈点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有人告诫,少说点好。但我看过,少说的人,碰到的问题,也不少。困难不是“说”引来的,是“做”事情遇到的。何况,有些事情不说更不能推动。
 
如果我们能度过“棒杀”期,生存下来,我们肯定应该记住“捧杀”的警告,而且要记性好,因为需要记很多年,那时可能非常适用。
 
我坚信:问题会逐渐解决。
 
要在矛盾中做事,就要准备…。
 
还是乐观:笑到最后的,是坚持原则、坚持做事的人。
 


聊聊“海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37-231343.html

上一篇:学术不端: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责任
下一篇:超男研究生
收藏 IP: .*| 热度|

21 武夷山 肖立志 杨玲 李小文 刘全慧 郭胜锋 鲍得海 陈儒军 张星元 刘红超 陈中红 周春雷 毛克彪 李宁 胡晓玲 陈应泉 孙健钧 张玉志 龙桃 majorite elwin1011

发表评论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8: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