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gjjhh   一名思政课教师的论文、译文和教案等等。感谢您的浏览,若有收获请“点赞”;若见谬误请“拍砖”。

博文

马工程教材批判:JCPP6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已有 4077 次阅读 2015-7-16 10:51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马工程教材批判, 思政课教材, 马克思主义发展

        JCPP6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高金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重新统一,它被称为辩证唯物论(主义)或唯物辩证法。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但在一些教科书中却存在着似是而非的论断。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3年修订版)写到:“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第5版,第44页)这句话混淆了客观事物的总特征和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明确而科学的表述应该是:①联系和发展是客观事物的总特征;②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辩证法是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世界的哲学思想,根据从属关系的不同,分为唯心主义辩证法(简称唯心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辩证法(简称唯物辩证法)。两种辩证法的根本区别表现为:第一,前者认为联系具有主观性,概念、思想之间的联系决定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后者认为联系具有客观性,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决定概念、思想之间的联系。第二,前者认为发展首先是概念、思想的发展;概念、思想的发展决定客观事物的发展;后者认为发展首先是客观事物的发展,客观事物的发展决定概念、思想的发展。
  恩格斯指出:“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84页)“头脑的辩证法只是现实世界,即自然界和历史的各种运动形式的再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2页。)唯物辩证法的逻辑体系图示如下:
      ┏关系:无关/联系→ 联系观┓   |
      ┃变化=运动{发展→ 发展观┃   |逻辑顺序
      ┃  ┏对立统一→ ┓   ┃   |
  客┏共性┫规律┫质量互变→ ┣规律论┣总论┓↓
  观┃  ┃  ┗肯定否定→ ┛   ┃  ┃辩┏唯物~
  事┫  ┃  ┏本质现象→ ┓   ┃  ┣证┫ ↑
  物┃  ┗对应┫  ~   ┣范畴论┛  ┃法┗唯心~
   ┃     ┗可能现实→ ┛      ┃|
   ┃  ┏自然————→ 自然辩证法┓  ┃|
   ┗界域┫社会————→ 社会辩证法┣分论┛|逻辑顺序
      ┗思维————→ 思维辩证法┛   ↓
              (辩证逻辑)
  对象(实体和非实体)、性质、关系和运动(变化)等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范畴。
  联系属于关系范畴,联系是任何事物都具有的客观本性。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关系。与联系(有关)相对立的概念是“无关”,无关就是没有依赖、不受影响。A事物与它消亡之后才产生的B事物无关(但B事物可能与A事物有关),这是由时间的一维性决定的,即现在不能影响过去,未来不能影响现在。尽管存在着无关即没有联系的客观事实,但联系是普遍存在的。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任何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必然存在联系;第二,任何事物至少与两个其他事物存在联系,即前因后果;第三,整个世界是由各种事物相互联系而构成的统一整体。因为联系是普遍存在的,所以说联系是客观事物的总特征。
  发展属于运动范畴,发展是很多事物都具有的客观趋势。唯物辩证法把运动定义为变化,运动就是变化。运动包括前进的上升的变化和倒退的下降的变化,唯物辩证法把发展定义为前进的上升的运动。与“联系”不同,由于世界上存在着一些事物从产生之日起就处于倒退、下降或退化的过程中,直至消亡,因此几乎没有人认定“发展是普遍存在的”并论证“发展的普遍性”。尽管存在着倒退下降的运动,但发展是生命世界、人类社会和精神世界变化运动的基本趋势,所以说发展是客观事物的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李秀林等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5版,第151页)这种正确的表述,才能把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区别开来。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也可以作为人类的认识对象,从而转化为两个客观事物。一方面,它们各自的理论体系内部都存在着逻辑联系。另一方面,绝大多数马克思主义者会认为“唯物辩证法是不断发展的哲学”;从一定意义上说,“形而上学也是不断发展的哲学”。真理和谬误是相互渗透的,从古代、近代到现代,形而上学中一些合理的观点也有前进的上升的过程,具有丰富人类真理性共识的积极作用,否则它早就在人类思想史上绝迹了。仅从前一方面来看,联系一词无法揭示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期待教材再版时采用很多哲学教科书上的科学表述来概括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正文约1690字。
  2014-03-11写出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22151-905796.html

上一篇:马工程教材批判:JCPP5“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正确与否?
下一篇:马工程教材批判:JCPP9夫妻关系仅有人身和财产关系吗?
收藏 IP: 223.73.130.*| 热度|

1 魏焱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3: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