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西游记》:成长史

已有 3845 次阅读 2016-3-10 22:55 |个人分类:休闲阅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成长, 职业科学家, 《西游记》

从春节就开始读《西游记》。后来颇忙,不过总算通读了一遍。因为二十多年前,已经读过无数遍。现在也说不清楚是第几次重读。这次读得很仔细,注意到过去一直忽略的一个细节。孙悟空用金箍棒画圈,妖精不能进去。我一直以为是戏曲《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加的情节。这次发现《西游记》里也有,只是不在打白骨精的部分,而且孙悟空也只用过一次。

 

最早读当然是看情节看热闹。后来则用心参悟背后的佛理。佛法本无达诂。自称通晓者,多为妄人。过去也能注意到些浅显的社会现象的的反映。例如,有背景的妖怪是打不死的,打死的都是自修成精者。又例如,吃大锅饭时(如作为天兵天将的一员)本领平常者,到凡间自立门户后,功夫马上就突飞猛进。

 

《西游记》其实应该叫《石猴记》,正如《红楼梦》其实是《石头记》。该书是孙悟空的成长史。石猴为不世出之英才,得高师指点,本领出众。但开始没有融入主流秩序,缺乏建设性。结果事倍功半,甚至还不到半。给别人添乱,自己也吃苦头。五行山下五百年,思过后似乎豁然开朗。就好像读了博士,从业余科学家变成了职业科学家。参加了唐僧主持的取经这一佛国和大唐联合资助的重大项目。项目进行中,遇到难题,就不是一味蛮干,而是充分调研,利用资源,事倍功半。在做的同时也不断提高自己软实力。后来几乎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尤其体现在快要结束时捉犀牛怪。孙悟空天庭求助,海上求援,终于战胜三个犀牛怪。最珍贵的六只角,四只上贡玉帝,一只留在当地,还有只留下献给佛祖,但后来被讨人事时也没有拿出来。一头牛的肉给龙王父子享用。另两头的肉给当地官员。真是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完成取经重大项目,唐僧和孙悟空成了佛,至少相当于荣膺院士。既然已经修成正果,就戛然而止。此外,孙悟空对师徒关系的认识也很到位,“两不相谢。彼此皆扶持也。”这确实是PIAI关系的职业认识。

 

随着阅历增加,这次阅读,视角似乎也变得更开阔些。例如,唐僧貌似软弱迂阔,但佛法修为上确实远高于孙悟空。后者打杀妖怪,其实也是杀生,毕竟万物皆有佛性。更不再以取经者视角看待一切。有些事情,孙悟空等干得似乎没有道理。如所谓调芭蕉扇的故事。芭蕉扇为铁扇公主和牛魔王夫妻拥有,借是客情,不借是本分。为取经非用不可,也有其它办法,例如请红孩儿向铁扇公主求情。孙悟空先使诡计,再用暴力,没有得手,天庭和佛国两大势力都主动相助。虽然为保命牛魔王最后归顺了佛家,铁扇公主也被迫交出了芭蕉扇,但他们未必改变“物虽小而恨则深”的想法。

 

这次把书里所有的诗词都看了。每章开篇的词,阐述佛法,似都不太高明。不仅是作为词不高明,阐述佛法似乎也不很高明。写风景的诗词还不错,我读时常在想着逆问题,我拍摄的那些照片可以用那些诗词说明。

 

我看《西游记》观感的不同,其实也是我自己的成长。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0220-961880.html

上一篇:北京某宾馆冬日即景
下一篇:上海大学延长校区即景
收藏 IP: 116.232.58.*| 热度|

4 翟远征 刘淼 徐传胜 袁天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00: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