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沪淞抗战开始的“八·一三”,上海歌剧院在长滩音乐厅演出“烽火岁月·山河壮丽—宝山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音乐会”。演出两场。那天很忙,上午在学校参加个会议,中午没有吃会议餐回家与居家办公的小美女共进晚餐,翌日清晨要去浦东机场赶飞机。有赠票,与资深美女同去。
长滩音乐厅在吴淞口附近,离家很远。美女下午还有医院的体检。虽然预留了一小时,但到达时已经开演了20分钟。本来要求提前40分钟入场,整迟到一小时。在咨询台发放赠票的已经有些着急回家了。座位也就是找空的位置坐下。看的人还算不少,应该接近一半。比较遗憾的是后面有个小孩子较吵。
进去是赶上唱混声合唱《毕业歌》,估计前面错过了《松花江上》。接着是第三部分全国唱响救亡之声,包括男生齐唱《大刀进行曲》、女生齐唱《长城谣》和混声合唱《在太行山上》。顺便一提,过去觉得《大刀进行曲》中有句歌词不太通,“前面有英勇的子弟兵”,这次听发现过去听错了,其实是“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这就通了。第四部分战地豪情军歌,包括男生独唱《露营之歌》、男声齐唱《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混声合唱《新四军军歌》和男声四重唱《游击队之歌》。第五部分延安红色歌咏兴起,包括女生齐唱《南泥湾》和混声合唱《团结就是力量》。第六部分抗战强音黄河之声,包括男声对唱《河边对口曲》和混声合唱《保卫黄河》。最后在混声合唱《义勇军进行曲》中结束。除了最后的合唱似乎是电子背景音乐伴奏外,其它的是清唱或现场钢琴伴奏。主持人讲解了时代背景和音乐创作情况,特别是称《黄河大合唱》是革命性、群众性和专业性的完美结合。
场内禁止使用闪光灯,但没有禁止拍照录像。随手拍了几张照片。
终场后想起去拿节目单。前面错过的第一部分救亡歌唱早期萌芽,包括男声独唱《松花江上》和混声合唱《抗敌歌》,第二部分左联引领音乐创作,没有听到的有女生独唱《渔光曲》和女生独唱《铁蹄下的歌女》。看名字才知道,主持人是学校的同事,还一起开过学术委员会会议;而指挥是“高一班”的同学,当时属于那种帅哥,现在变化很大。
长滩音乐厅第一次去。随手也留张照片,而那个高塔是所谓“定海神针”。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陈立群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0220-1499499.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