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看电影《好东西》片段,觉得还不错。在飞长沙的航班上从头再看,到着陆都没有看完。返程航班上接着看,看完了。虽然片名“好东西”所指不清楚,但英文名称倒是很直白,Her Story。电影本身确实是好东西,虽然比同一编导的《爱情神话》可能要逊色些。故事有些松散,人物形象很鲜明。没有纠结于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看的过程很愉悦。
女主王铁梅是昔日的调查记者,无法实现其新闻理想成了现在的公众号主,与丈夫离婚,带着十来岁的女儿小孩。她们的生活有辛苦,也有快乐。女二号小叶是她们的邻居,小乐队的主唱好像也兼录音技师。在原生家庭有压抑的不幸童年,极度渴望被爱,早先有抑郁症,有些酗酒,但后来戒酒了。还有三位男配。一个是小马,小孩的鼓手老师,女主的爱慕或者说仰慕者,经过些波折后,两人上床。另一个是女主的前夫,女权主义理论的支持者,似乎在争取复婚。还有一个是眼科医生,小叶的情人,从同时多女无意结婚到准备与小叶走向婚姻。
女角的故事比较多,不限于女主,因此英文标题的单复数也可商榷。相对而言,女主有些刻板印象,家庭和职场都是所谓“女强人”,只是都不算成功。即没有实现自己的新闻理想,也没有把孩子培养的很出色。这正形象地展示,“不用做到最好,也可以搞砸。”小叶不仅是颜值担当,也是幽默担当。小孩也很有意思。开始从参加演出,因为鼓掌响而当观众。后来学了打鼓,克服恐惧,登台演出。表演后觉得自己并不喜欢打鼓。影片快结束时,她在班级发言,自己尝试过观众和鼓手,还是喜欢当观众,但自己最喜欢是写作。这一方面无疑是受到母亲的影响,另一方面,观众其实是写作的条件。小孩变得非常自信,“我正直勇敢有阅读量,我有什么可怜的?”甚至知道在她出生那年,母亲就是女主在报道里写着,“正是因为我们足够乐观和自信,才可以直面悲剧。”有些过分成熟,但不失可爱。
三个男配角,多少有些可笑。特别是小马和前夫,为了吸引女主而“雄竞”,争相表示对女权主义的服膺。其实人也都不错,至少并非很不堪。
电影中的好东西到底是什么?不管篇名究竟是什么意思,我觉得好东西是自由,就是按自己的愿望生活。自己快乐,对别人有善意。有异性(可能有些狭隘)结婚甚至只是上床挺好,没有其实也不要紧。平凡、平庸没有关系,老去、独身都不可怕。现实中至少在网络上,很多人总想让别人按旁人而非自己的愿望生活,他们的问题其实只是自己不能按自己的愿望生活,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愿望,只能用指导其实是否定别人刷存在感。西方谚语“地狱中充满不知感恩的人。”其实对他人指手画脚比不知感恩更糟糕。“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虽然亚圣自己为未必免俗,但不以人废言。
后来在哈尔滨飞上海的夜行航班上又看了一遍。看时挺开心,没有想太多,不另外再写观感了。如果一定说新的发现,就是英文字幕不错。现在飞机上可以看的影片很少,多数影片还不如看第三遍《好东西》。我看电影标准其实很低,像《爱情神话》那样,“没有宏大叙事,没有家国情怀,没有权谋机变,没有煽情热泪”,讲个有趣的故事,或者有几个有趣的人物,就可以了。
观影博文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陈立群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0220-1496607.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