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集《浑沌加哩格楞》(原文中是“格”“楞”两字都有口字旁,说明是象声词,推测是瞎扯胡说的意思,但电脑里打不出)于1994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包括中篇小说《浑沌加哩格楞》和短篇小说《伊甸园之梦》《跑道》《多余的故事》《人堆人》,并有附录中篇小说《你别无选择》。《浑沌加哩格楞》1991年先由香港突破出版社出版,包括作者的第一个中篇小说《你别无选择》和九零年新作《浑沌加哩格楞》。作者在1985年发表《你别无选择》而一举成名,后来的作品却没有引起广泛的兴趣。小说集中收录的几篇不知道是否在期刊上发表。原因多方面,外界环境方面,八十年代文学热新潮迭起,随后文学又骤然遇冷;作家自身方面,作者主要精力转向音乐创作。
作为中篇小说,《浑沌加哩格楞》很长,估计有八到九万字。写于伦敦,1989年4月第一稿,1990年6月第二稿。女主人公也是故事的叙述者黄哈哈正在伦敦拿着助学金留学。小说的“现实”故事是黄哈哈与她的同居男友麦克分手,写得很简略,所占篇幅很短。“麦克是哈哈在大学里的老师,两人一见钟情。哈哈是非同寻常、神奇不可知;哈哈说麦克成熟得恰到好处,哥哥爸爸情人弟弟全能当了。麦克爱听,哈哈爱说,麦克用爱的气氛给哈哈制造了一个由她畅开说的舞台,哪怕哈哈自己也怀疑麦克自己真能听得懂,但她一见麦克,要说的话就跟洪水泛滥似的挡不住。回想起来,似乎纯属是她用‘过去’引出他两人的‘现在’,而真实是生活其实是麦克离不开他的未婚妻。(p. 25)”麦克有许多知道他有未婚妻的女朋友,与黄哈哈交往时,其他女朋友都断了,但未婚妻仍在。在黄哈哈纠结中,麦克提出分手,因为她“太深刻”。“哈哈……心里给他做了个总结:实心儿。而麦克给哈哈做的总结就多了:浪漫。家庭妇女。嬉皮士。保守派。艺术家。没有审美。傲慢固执。傻里傻气。实际。不现实。头脑复杂。生活简单。心情沉重。勇于牺牲。脑子不拐弯儿。性感。但他什么都没说,只来个:‘我不懂。’就和哈哈分手了。(p. 53)”这个粗线条的也可以算是师生恋的故事就结束了。
《浑沌加哩格楞》的主要篇幅是黄哈哈的回忆。回忆早至还是保温箱中不足月的孩子开始。幼儿园老师让小朋友互相闻屁股然后揭发谁放了屁,黄哈哈不敢说,反而被放屁的小孩揭发,然后去操场上晾屁味儿。就读有上百年培养大人物历史的著名小学。“谁都抢着向我证明活着不容易。人工体操之后就是走路、跑步、说话、爬杠儿、双杠、倒立、游泳、跳舞写字、算术……只为了在成绩单上证明你不是傻瓜。(p. 20)” 在66年还在读小学时,为了证明有资格参加红卫兵,“要当着所有的人说出只有在公共厕所墙上才有的话。妈妈说那种话只有最没家教脸皮最厚的流氓才说得出。(p. 19)”黄哈哈与家庭背景类似的小伙伴互相鼓励,共同练习,终于都能说出来。小伙伴的父亲是将军,母亲是给海里人看病的医生。两人加入了红卫兵,后来升入中学。两位的家都被抄了,黄哈哈父亲自杀,小伙伴父亲被关到他当初批准修的专关国民党大官儿的监狱里。她们开始自由生长。黄哈哈学画画,两年后交了会画画的男朋友杨飞。同居十年杨飞不愿意结婚,黄哈哈一气之下与别人结婚,很快离婚。再去找杨飞,他有了新的女朋友,同意结婚,但又后悔不如当初就与黄哈哈结婚了。总之就是二代能经历的当代历史。与学界多少有些关系的是,黄哈哈在读大学时受到古文老师骚扰,老师四十几到五十岁,“他是校方重点培养的人才,大家说他‘年轻有为’。(p. 101)”他有昔日组织介绍的模范共青团员妻子,又有开放的女朋友,还在每星期一小时的个别批改课上骚扰女学生。黄哈哈没有中招,在后来的调查中也没有举报,但古文老师还是出了事。“古文老师的浪漫史成了最大的新闻,听说为此要开除她的党籍,古文课也停了。我说:‘我们活得这么乱也没有人来调查,怎么古文老师这辈子刚浪漫一下就闹得鸡犬不宁的?’小博说:‘他就是要得太多,又想当重点提拔对象,又想不断给自己的行为找好听的词儿,活该。’(p. 105)”不过,黄哈哈在毕业后还看到新出的杂志上有古文老师研究道教的论文,还有夫妻合影的照片。“编者在前言中专门提到古文老师是个谦虚勤奋的学者,生活朴素注重精神,研究课题广泛,思想开放,外加好丈夫好党员。(p. 106)”
同一作者引起轰动的《你别无选择》只有当下,没有历史。《浑沌加哩格楞》更侧重历史。事实上,女主人公似乎被“历史”困住。“看信和写信也是她一大癖好。‘其实真写起来又无话可说。’怎么都无话可说。过去的人想听到她的现在,现在的人并不老想听她的过去,而她最懒得费神的东西就是‘现在’。(p. 46)”比较值得注意的是,个人成长所形成的思维定式的影响。“小时候从老师那儿学来的准则使她衡量所有的东西都费劲儿。因为那个准则老有个‘胜负’‘对错’问题,不是输就是赢,不是东方为王就是西方为贼。曹雪芹是不是非得战胜莎士比亚?李白是不是非得战胜歌德?我的毕业论文是不是非得一鸣惊人?我要是这件事干错了是不是从此没戏了?我是不是得这样?他是不是得那样?他怎么那样呀?我不这样就不行了。黄哈哈在纸上写满了‘对、错’二字。这两字跟了她几十年,无论干什么都被它们盖上公章,生活凭空增加无数是非与烦恼,她用‘对错’惩罚自己和别人。(p. 11)”缺乏多元的思路,没有更广泛的视角,成为“单向度的人”
小说集中除了《浑沌加哩格楞》,还有4篇短篇小说。《伊甸园之梦》从应召到伊甸园小老婆处给亚当作小老婆开始,经过与亚当的辩论,对“指”(“喻指之非指”的“指”?)的追求,被妈妈教育,最后被亚当从办公桌扔出去惊醒。荒诞不经,又似有所指。《跑道》的女主人公参加剧团参加的比赛中因为女主角缺席而上场,获得“非跑道奖”,然后就一直想弄清楚这个奖的含义,直到乘过飞机,似有所悟,以“看官,它把我骗了,我把你骗了(p. 149)”结束。《多余的故事》写摇滚乐手纷乱的生活片段,有宣传队长的硬性植入主旋律的要求和骚扰恶心,也有哥们结婚后遇到的麻烦,但她最终还是写出了自己的歌(p. 170)
“当你照完镜子时你想了什么我不想知道,
当你失去了往日时你想了什么我不想知道,
当你疲倦时你想了什么我不想知道,
当你故作镇静时你想了什么我不想知道,
是什么让你失去了青春又看着别人的青春不顺眼?
是什么让你失去了贞操又看着别人的贞操不服气?
是什么让你失不去贞操又看着别人的失去干着急?
……
是什么让你驴头不对马嘴地说东道西欺骗自己又骗别人还自以为是过来人?
你过什么过来了?过来什么了?过什么了?过了吗?”
这歌词不错,至少最后一句能让我自己反躬自省。此外,那位哥们的理想比较有意思,结婚为了离婚以便能带个没有妈的孩子沿街卖唱。《人堆人》写在伦敦公寓中的生活片段,与各国怪物为邻,被医生诊断为“仇恨心理变态狂”。后来创作了剧本《仇恨》由英国导演拍摄,条件是任由他修改。还附录作者成名作《你别无选择》,以后另外说。
作者刘索拉1977 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1983年毕业后分配至中央民族学院任教。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发表代表作成名作中篇小说《你别无选择》。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后旅居英国。后定居纽约,于1997年在纽约成立自己的音乐制作公司。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今朝放荡思无涯—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非学界故事)
休对故人思故国—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艰难苦恨繁霜鬓—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力学家故事)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下):心界》
红尘染尽春衫色—学界小说丛谈之《女招商局长》(学界故事部分)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陈立群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0220-1473241.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