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已有 892 次阅读 2024-2-3 22:51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母亲病故火化后,听说冬至入土较为适宜,没有马上下葬。等到冬至时,墓园人很多,决定再等等。拖到春节前,还是在逝世一年之内。翻翻黄历,找个所谓“宜动土、宜下葬”的日子,全家去送老人最后一程。

 

早餐七点开饭,对女儿而言属于特别起早,我有课时七点通常在办公室了。八点出发,先去寄存父亲骨灰的墓园。出发时,外面还下着雨,“泪飞顿作倾盆雨”。到达时因为人很少,还以为走错了地方。办理手续后,由工作人员领着,请出了父亲的骨灰盒。用红布包好,捧着出来。上出租车时,司机说习惯上要给他个红包,太太给他个微信红包。

 

到要下葬的墓园时,正好表哥夫妻也到。一起进去办手续。听从墓园工作人员建议买个防潮的塑料盒子,还有放在墓穴下的干燥剂,总共800元。这时候表姐夫妻与两位阿姨也到了。参加的全部人员,我母亲两个妹妹,大妹妹女儿儿子夫妻,算我们家3口共9人。母亲的大妹妹和弟弟已经故世,妹夫已近95岁没有劳烦他,弟媳另组家庭开始新的生活也不便叨扰。

 

工作人员领我们到墓穴。我跟她继续去请母亲的骨灰。由墓园的工人操作下葬。下葬时雨居然停了。把骨灰盒放入塑料盒中,还有些空间放入他们生前的眼镜放大镜等和绢花。把封闭起来的塑料盒放入铺了干燥剂的墓穴。然后用水泥勾缝盖了石板。石板上再放水泥,粘上最上面的盖板。盖板上放了鲜花。有三束是哥哥姐姐带来的,两束是我们带去的。我们家、两位阿姨、姐姐家、哥哥家依次三鞠躬,最后的告别。“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在下葬过程中,发现墓碑落款中我的名字写错了。按说教授应该对名字很敏感,但还真不是我发现的。确实是缺乏重视细节的能力。下葬后去向工作人员反映情况,系统里名字没有错。工作人员说可以改正,留了联系方式,改正后给我们看照片。离开墓园时,又下起了小雨,“好雨知时节”。

 

离开墓园去午餐。到离两位阿姨住处较近的饭店。因为快要过年,客人很多,表姐订时还有最后一个包间。到后发现其实是一个大包间用壁板间隔而成,因此并不隔音。表姐和表嫂去点菜,九个菜两种点心。量很合适,在大家努力下基本上光盘。大家聊天话旧。小阿姨还记得我小时候的话,“小阿姨可以欺欺,梳着小辫子。”如果顺序调一下,就是标准的三段论,她没有回忆但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前一句是,“凡是梳着小辫子都可以欺欺。”另一位阿姨年轻时在电影里看着人家采茶很漂亮,跟家里要死要活地闹要去江西,后来真到了江西读劳动大学,干的不是采茶而是砍竹子,非常幸苦。听她讲我才知道,劳动大学毕业算是中专学历。小阿姨读的是师范,退休前一直是幼儿园教师。也说到下乡,只有表姐下过乡。她说当地农民都很躺平,只有她拼死拼活地干,以为凭表现好能早点回城,后来才明白,根本没有用。“半秒钟看清楚事物的本质,和一辈子都看不清本质的人,命运注定不同。”说句题外话,往往越是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越觉得复杂的事情对他们有利。这种本能也未必不对,复杂的事情会让更多的人也看不清本质。结账不到950元,已经超过该店平均消费,人均90元。性价比挺高,难怪人多。当地风俗,从墓园出来不能做客,因此也不便去拜访姨夫。我们从饭店直接回家了。

 

这是送别系列的最后一篇。长辈老人入土为安,完成养老送终后我们自己也老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悼词(2010)

 

发烧记

 

急诊记

 

留观记

 

入院记

 

问医记

 

 

 

结账记

 

寄存记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0220-1420454.html

上一篇:成都都江堰某饭店
下一篇:北京凤凰岭
收藏 IP: 114.93.185.*| 热度|

7 杨正瓴 郑永军 信忠保 王涛 杨卫东 尤明庆 冯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06: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