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斯人已逝,其书犹存—张中行先生

已有 3688 次阅读 2021-12-7 22:54 |个人分类:休闲阅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张中行先生出生于1909年,仙逝于2006年。享年97岁,是长寿的读书人。他的书,我几乎都读过。有些以后也可以重读。

 

得知张中行先生大名主要是“负暄”系列的三本书。最先读的是《负暄续话》,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11印,只印了2000册,算是很小众的书。读后很喜欢,就又找到了《负暄琐话》,如果我没有记错,好像是邮购。19861版,19913印,前两次5248册,第三次4000册,当时算是不小的印数了。然后就是《负暄三话》,19941版,6000册,我手里的是19952印,两万册,算是很火了。1997年购于上海。这三部书所记学界故人,有《世说新语》中的六朝风气。

 

 斯人已逝,其书犹存—张中行先生01.jpg


 斯人已逝,其书犹存—张中行先生02.jpg


 斯人已逝,其书犹存—张中行先生03.jpg

 

出版较早的还有《禅外谈禅》,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11印,7500册。八十年代我曾经读过些禅宗经典如《坛经》《五灯会元》之类,不过看到那本书时对禅宗已经不那么敢兴趣了。书写得很平易,对禅宗的态度类似于胡适先生,是客观的研究者和叙述者。

 

 斯人已逝,其书犹存—张中行先生04.jpg

 

张中行先生还有些传道解惑现身说法的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顺生论》,19931版,我手里是19942印,两次各印10000册。内容很平实,我觉得很符合周作人先生提倡的“伦理自然化”,也是《中庸》所谓“率性以谓道”的现代版,接近我所服膺的罗素所发扬的英国经验主义和功利主义传统。用大白话说,开心就好,持久的开心更好,永远的开心最好。2000年群众出版社推出了《望道杂纂:<顺生论>外编》,1110000册。看后没有特别印象,只是觉得实在不能与《顺生论》相提并论。1997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其自传《流年碎影》,1130000册。记录了较为边缘化人物的一生,也折射了时代的变化。真可称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斯人已逝,其书犹存—张中行先生05.jpg


 斯人已逝,其书犹存—张中行先生06.jpg


 斯人已逝,其书犹存—张中行先生07.jpg

 

其他的书也可读,但读后印象不是那么深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张中行作品集(第一卷):文言和白话·文言津逮》,199512印,第一次印了11000册,第二次20000册;《张中行作品集(第二卷):诗词读写丛话·作文杂谈》,199512印,第一次印了11000册,第二次20000册。这两册都是打语文基础的,如果在高中时读到就好了。两书都是八折。似乎热度过去而有些过热了。还有本《说梦楼谈屑》,接近于《负暄》系列,但基本上没有讲人物。北京出版社,199611印,6000册。

 

 斯人已逝,其书犹存—张中行先生08.jpg


 斯人已逝,其书犹存—张中行先生09.jpg


斯人已逝,其书犹存—张中行先生10.jpg 

 

张中行先生已经出版的著作,从《张中行作品集》看,只没有读过第三卷中的《佛教与中国文学》和第六卷的《横议集》《月旦集》《说书集》,还有就是第八卷的“散简集存”,不过前述《望道杂纂:<顺生论>外编》没有收入。

 

 

收藏的王小波作品

 

我读过的杨绛作品

 

收藏的杨绛作品

 

忆来唯把旧书谈:金庸的武侠小说

 

斯人已逝,其书犹存许渊冲先生

 

斯人已逝,其书犹存—何兆武先生

 

斯人已逝,其书犹存李泽厚先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0220-1315626.html

上一篇:哥伦比亚乡村总会旧址
下一篇:天津海河夜航观楼
收藏 IP: 101.93.129.*| 热度|

2 张晓良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1: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