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晓光街道抗大小学呆了半学期就是两个多月,然后就升入正式的小学,晓光小学。抗大小学的事情记忆不是特别清楚。
印象最深的是学校没有桌椅。桌子是用水泥垒的方台子。事实上,我的记忆台子是泥的,黑乎乎,凉冰冰。但妻子说她记得是水泥的。我刚入抗大时可能还分不清楚泥和水泥。凳子是学生自己从家里带。如果我没有记错,需要每天从家里带,而不是放在教室,因为教室有两个班分别在上午和下午上课。
学习内容印象不深。算术我应该已经都会了,具体学了什么,我一点儿也想不起来了。语文的课文没有印象,学过拼音,但据隔壁王老师说教得不准确,把不该出声的(类似于英语中清辅音)pbmf都发得很响。连体育老师都知道抗大小学语文教得不好。
还能想起来的是朗诵“老三篇”,即《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和《纪念白求恩》。我不知道别的同学感觉怎么样,我觉得背诵下来很容易。那真是童子功。现在当然背不全了,但仍有许多片段能脱口而出。“老三篇”就是我们这代人的《论语》呀!当然,我不是说我们这代人都能熟背“老三篇”,就像古人也不是人人都能背《论语》。
学校里老师好像只有一位,就是同意我入学的老师,姓刘,名字我忘记了,真不好意思。刘老师是后来所谓的知识青年再后来的待业青年,因病没有下乡,属于街道管的人。可能是高中毕业生。她弟弟就在班上。刘老师的形象现在已经很模糊。从我尚有的依稀印象,不是美女也应该差不多。
同学也记不住,除了三个打架大王。看来当王是容易被人记住,那怕是打假大王。大王是杨文清,住在我们家楼上。不知道为什么他是大王,很少来上学。杨文清更像所谓的社会青年。读小学时他仍然是同班同学。二王是刘姓同学,名字我忘了,我们老师的弟弟,也是我们班长。后来升小学我们没有在一个班,所以印象也不深。小王或者三王是王敏胜,我们副班长。小学我们还是一班,他好像还是副班长。我们关系不错,而且在小学里还配合老师上演过一场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戏,以后再说。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他们打架,也许是我入学前已经抗大论剑,决出高低了。我也不记得有任何人欺负过我,当然我也没有欺负过人家。总体上,就是与同学交往特别少。
如开始所说,我在晓光街抗大小学只读了两个多月,所以没有什么特别深的影响。
附录:忆往昔系列博文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陈立群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0220-1094333.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