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学峰
《新创世纪》-细胞的诞生
2018-6-14 23:57
阅读:2082

 《新创世纪》-细胞的诞生


如果把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分散在水中,他们彼此要聚拢,以磷脂束或以磷脂双层膜的形式形成类似血小板的结构,这或许是“细胞”这个东西的基本“框架”。显然这种“本能”取决于磷脂分子自身的自组装能力。问题是磷脂分子的这种自组装需要恰逢其时,需要有足够长的DNA分子事先存在于相应的"环境"中,本来DNA大分子就以“胶体”形式存在,不管是事先进行了“水合”还是已经与包括组蛋白或一些小分子带正电荷的胺类分子结合,反正DNA分子应该早于磷脂分子存在。这样才使得磷脂分子有机会把它们“包装”起来。其实这种方式显得笨拙,为什么不是磷脂分子和DNA分子通过其他方式组装起来呢?这种情形是存在的,比如磷脂分子和与金属离子结合的DNA分子进行“交换”,在排除离子的同时,形成磷脂包装DNA的“胶粒”?



如果不计较上述过程,我们只需要承认,磷脂为足够长的DNA分子提供一间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最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样的“框架”内竟然可以实现“糖、脂肪、核酸和蛋白自动合成,并能通过类似“自动化生产线”的方式进行,而且彼此衔接的非常周密,组成了一系列彼此连接有序的”中间代谢“生产线”...


如果我们注意到“蛋白质”的使用的精妙,比如一种蛋白质既负责某一个化学反应的“催化”,也同时能够与具有类似属性的蛋白质组装呈“蛋白复合体”表现出一些新的功能(Gain of Function),那么,我们不得不说,这些负责任意一个化学反应催化的“蛋白质”也是通过“精心”选择的结果,也就是除了发挥“催化”功能之外,这些蛋白质还需要有能力提供“结构”方面的贡献才行...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潘学峰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8980-111903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