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子以外五彩遍装----姚雅欣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oyaxin 哪里有危险,拯救的力量就在哪里生发。

博文

清明寒食敬心意

已有 4262 次阅读 2010-4-5 02:02 |个人分类:时令感怀|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清明, 人道, 寒食

春节至清明前后的时日,自古而今可谓激扬文思的春暖时节:土地由冻紧而融松,枯黄土色因复苏水气之泽转而深黄,随之润出的泥土气息时而在空气中飘散,这是行走在室外无意间最能沁入心脾的春的气息;偶尔走过一段松软的泥土地,足下的弹性难得响应着自然的活力;玉兰含苞,万树萌绿,清明时节,春意为盛。
清明时节,自然景物有别于冬日而焕然发新、蕴藉可爱,最善聚焦春和景明者,当属晚唐花间派诗人韦庄的诗作《长安清明》:
 早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正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围绕介子推与晋文公重尔展开的清明与寒食,虽然在民间流行已久、渐而成俗,可是这个习俗并非依据“五经”之一《礼》的记载而出,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年(732)颁令:“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沿,寝以成俗。士庶之家,宜许上坟,编入五礼,永为常式。”清明节民俗在唐代得到国家的正式认可,并列为“常式”颁行民间。这样,每年清明节,人们拜扫坟墓,封土于冢;各家门户遍插新柳;重返明媚自然中的人们,尽情享受放飞纸鸢、荡秋千的游戏,舒展筋骨,抖擞精神;妇女们以“描金胜子”贴于两鬓,以这美丽的“柳叶符”融入春意。
对于唐以前更古老的人们,清明时节赏春之乐趣或许不及寒食敬祖之虔诚,尤其对于介子推隐居深山所在的晋地人民,至迟东汉时仍恪守“寒食”风俗,即每年冬至之后的105天内须断绝烟火食寒食简。曾任并州刺史的东汉名臣周举、魏武帝曹操,分别以儒学之人道和从政之远见,向寒食伤民健康的不良习俗发出禁令:
周举将寒食一月减为三日:“春中寒食一月,老小不堪,今则三日而已。”
魏武帝严禁寒食,明行罚令:“闻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后百有五日皆绝火,沍寒之地,老少羸弱,将有不堪之患。令人不得寒食,若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
回到清明扫墓、慎终追远的庄重本意,南宋高翥的诗作《清明》,道出难以释怀的人生之重: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其实,我所经过的清明节,儿时以扫墓、踏青为乐,年长以追思新逝亲人为怀,而在清明节未成法定假日之前,多数清明无睱顾及,只有在留恋正浓春意之时唤起内心对远行先人的无限感念。以我最喜欢的画家画作----吴湖帆《灵岩积翠》,表达今年清明之情意。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7854-308919.html

上一篇:泉润旱塬景观--隋代园林降守居园池
下一篇:寻亲,在克难坡和吉县的日子
收藏 IP: .*| 热度|

1 武夷山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9: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