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雅欣
信笔手头儿老物件儿
2009-5-25 18:04
阅读:4629
标签:民艺, 暴殄天物, 民艺
在高度抽象的思维世界里,具象之物不可避免地成为低层级的隐喻。然而,当年龄意识——作为一定阶段人人难免的普遍意识浮出之时,具象之物注定要不断承载超越具象的价值,或以其自身的阅历,唤醒蛰伏于人心的种种记忆。
 
性喜旧物,通常物什不废不弃,废而不弃者也不在少数。外祖母与祖父母健在的时代,旧物是旧家的主体,但在我等小孩子眼中,暗色旧物意味着今天所谓的“阴郁”,下意识地不愿亲近,尽管当时不会考虑尽量远离的原因。四尊先人画像的沉静肃穆,无时不袭来恐惧,后来高升悬挂于储物斗室的最高处,走出了小孩子的视野,但那个斗室此后我便很少进入。而今天观瞻,那是一个时代常人最庄严的肖像,神态、画法、装裱极尽时代与地方特色,透过诸位远古先人的神态,时而寻出后人气质所近的渊源,从而领悟旧家时代画像被奉若神明张挂而从未收入高阁的精神意义所在。想来,在老人心中,屈尊斗室的悬挂显然已是一种大不敬;照顾小孩子的心理感受则是另一层面的人本,二者之间存在矛盾。
 
年龄日长,钟爱旧物随之成为一种习惯。手头儿民艺品中的一件八棱青白瓷盖碗,是奶奶家用来盛油的器皿,置于灶台边,无人瞩意。被我收留,是因为它被箍的工艺。应是当初热油倒入,致使盖碗下半部断裂,着实由于她造型可爱,青白瓷相间,且有意模仿兔毫盏的味道,老人不舍得丢弃;所幸当时箍瓷工艺尚存,每个面中下部的一个扒钉,再次成全了她;因而其价值随之发生转移,成为我的民艺小品。
 
民艺学之父柳宗悦说:“只有工艺的存在我们才能生活。如果工艺是贫弱的,生活也将随之空虚。”这个盖碗,还有手头儿的种种老物件儿,是博物馆之外我的民艺之爱,作为暴殄天物尚未治愈时代的一种私人珍存。
 
 

俯视图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姚雅欣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7854-23409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